笔趣阁

69书吧>曹雪芹小传佩刀质酒 > 第11页(第1页)

第11页(第1页)

  满洲旗制共分八旗,各旗身份地位不尽相同,我们也必须稍加了解。这种身份地位的不同,是由一系列的历史根源和展而形成的。最初,满人由于出猎行围(这是他们当时的主要生产和生活方式),每人出箭一支,每十人择一人为之率领,维持队次秩序,叫做"牛录额真"。到万历二十九年(16o1),努尔哈赤(清太祖)本着旧有的习俗,分编每三百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为长官(后用汉名,称为"佐领")。后来,以每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后来的"旗"和"都统")。这就是"旗"的雏型和基本编制。又由于行围时队形本来也有组织:中间为"围底",犹如中军、大本营;左右分二"围肩",犹如左右翼;两肩末端为"乌图哩",犹如所谓前哨;四处各有旗帜:中立黄纛(注:黄色在当时最为"尊贵",代表封建统治政权。努尔哈赤以黄色旗为旗,而李自成以白色旗为旗,贬黄旗为末色,这是否也反映出封建性与革命性的区别,还是一种偶然现象,可备研讨。),两翼立红、白二纛,翼尾立蓝纛,以为标志,便于指挥(注:见弘■《瑶华诗钞》卷九《忆昔》诗原注。昭槤《啸亭杂录》所叙即据此入书。按此记载虽系稍晚的实况,但其为旧制之遗迹则无可疑。八旗中的四色,次序是黄白红蓝,这是改定后的次序,在早期的时候,四色的次序与此不同,后来白旗升次,蓝旗降次,才成为有清一朝的旗色定制。),--所以到万历三十四年(16o6),努尔哈赤便将军队在上述基础上正式编立了四旗制。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因人数日增(以满人为主,也包括着蒙、汉、朝鲜、俄罗斯等各旗人),于是又由旗扩充为八旗。八旗的旗帜颜色分别法是上述四色整旗、外加以四种原色为地而围以异色镶边的镶旗。后来,又迭加增编"蒙古旗"和"汉军旗"(注:汉军旗编立最晚,原是满人初得明朝大炮以后所编的炮兵队;其后明朝变节将领率兵投降满洲,亦编入汉军旗。这和满洲旗里的汉姓人是绝然不同性质的两回事。),原来的本部遂因区别上的需要而专称为"满洲旗"。实际是三类军旗各八旗,共有二十四旗。

  曹雪芹家所隶属的,是满洲正("整"字简写体)白旗。一般说来,非满洲血统而隶属于"满洲旗"而又是"正旗"的,都是资格很老的"旧人"(注:参看下两条注。),--这道理,看了上面的叙述就不言而喻,因为这种旗内都是归旗极早的人家。这种人家,由于和满洲的关系密切、历史久远,其生活习俗,都"满化"得很深了,除了一两点表面标志之外,有时就猝然难以分辨了,--这种从辽东入关的老汉姓旗人,如果渐渐改用汉人的习俗,会被指斥为"纵欲丧心"的(注:乾隆时满人舒坤批《随园诗话》曾记:"余见汉军蒋攸铦,本籍宝坻〔按当云本辽东人,入关后居宝坻〕,其先人因田文镜提拔,遂登仕版,……其家妇女缠足饮食日用,悉仿南人〔按指汉人〕,……内用尚书,例兼都统,以不识清文〔满文〕辞。此尤纵欲丧心者也。"即斥辽东老汉军之改从汉俗,则其本皆满俗可知。老包衣籍之曹家视老汉军又过之远甚。)

  曹雪芹家,正是这样的一户"老旧家"。

  了解了上一点,还必须了解曹雪芹是所谓"上三旗包衣人"或"内务府包衣旗人"。上三旗是:厢("镶"字简写体)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八旗中的其余五旗,相对地称为"下五旗"。上三旗由皇帝自将,下五旗归王公分领。这种区分,其历史内容说来也很话长,如今只极简单地说明一点:满洲(那时国号还叫做"金")初期,虽亦有"汗"为总酋长,但全体的军、政大事,实由各旗旗主共议公决;旗主在个别本旗固然是各方面的最高统治主,即在整个旗集体中,也是和"汗"平起平坐、身份不甚悬殊的领,因为实力(即所拥有的本旗兵丁)既然全等,所以威权自亦相当;后来随事势演变,"汗"的权力地位日益增高,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随之而日益加深,于是出现贵族们自相残害、兼并的丑事;本来分领于三个旗主的三个旗,竟然为皇帝(由"汗"展而成的)一手所集中掌握,就是这等情事的结果。因为这三旗既然是归皇帝直接管领的了,所以特称为"上三旗"。

  正白旗,本来并不在上三旗之数。早期正白旗的第一代旗主本来先是努尔哈赤自己兼领,后归多铎率领;崇德四年(1639)多铎获罪,此后多尔衮逐步掌管了此旗。曹雪芹的始祖,名叫曹世选("世选"后又作"锡远",又单名一个"宝"字。本名是曹宝,世选是改名或表字),原来可能是居住东北铁岭卫(今辽宁·铁岭县)到辽阳这一带地方,一种推断是约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或略为先后,被满洲军队俘掠(注:满洲贵族,以武力从极北的早期根据地向南展推进,攻城陷地,随处俘掠人口为奴;因此原籍愈在北一带的旗下奴隶,就愈是被俘入旗最早的"老资格"。用这办法,来考查从关外到关内的无数批的被俘汉人旗奴的历史次序,大致不会错。),另一推断是后来由于别的原故成为奴隶,不久就跟了多尔衮。从此,曹家世世代代作满洲奴隶,隶属于正白旗。

  多尔衮(1612-165o),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却排行在九,人称"九王"(现在北京城东还有"九王坟"这地名)。他带领的正白旗兵,是八旗中最强大的一支大军,东征西战,多立功(注:这"功",实际都是罪行,因为当时满洲统治者的军队是到处侵略掠夺者。若论"功",那么满兵刚要入关时先把李自成的农民军给打败了的,就是白旗兵,这实际更是罪了。闯王的军队也以白旗为主色,所以描写当时战场情景的人说是一片白旗如雪。)。因此他很为努尔哈赤所鍾爱,有意立为嗣子。及努尔哈赤一死,帝位却被其第八子皇太极(清太宗)谋得。--由这里种下了很多皇室内部矛盾事因。但到明朝的京都为农民军所破、满洲兵乘机进入北京的时候,第一个占据了"龙位"的满洲皇帝,名义上虽然是皇太极的幼儿福临(顺治帝),实际上就是这位"摄政"的九王。他才是满洲入关前后之际的大清帝国的真正"创业主",掌握一切实权,顺治至称之为"皇父""父王"。入关后以顺治的名义第一次赏赐多尔衮是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