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孔渠说。
大嫂茅东萍说:“我娘家红新村马家有一个守寡的妇女叫吴秀丽,人贤惠,也漂亮,就是她坚持要带着婆婆再嫁。”
“为什么?”
张明达问。
“吴秀丽说如果她走了,那个家就真散了,再苦,再累,日子也要过下去。”
茅东萍说。
“她的孩子有多大?”
张明达又问。
“女儿七岁,儿子四岁。”
茅东萍说。
“这件事情需要征求老四的意见。”
刘福忠说。
“如果没有意见,那么就叫你们大嫂看着办。”
张明达说。
“行,我没有意见。”
赵毅说。
“那明天你们谈一谈。”
茅东萍说。
“好,嫂子。”
赵毅说。
翌日,赵毅与吴秀丽见面。
“你好,我的情况东萍姐都给你说了?”
吴秀丽问。
“嫂子都说了,我的情况你也知道了罢?”
赵毅说。
“知道了,我再婚的丈夫可以不富贵,唯一的条件是必须与我一起照顾婆婆和两个孩子。”
吴秀丽说。
“你就是我命中注定的人,我喜欢你重情重义,有孝心,有爱心,有责任感,这样的女人不娶才是错误的选择。”
赵毅说。
赵毅和吴秀丽虽然没有海誓山盟,但是二人相互欣赏,领了结婚证就搬到一起生活。
在这个重新组合的大家庭里,赵毅不仅是吴秀丽的丈夫,还担负起儿子和父亲的责任。他性格外向,很会哄老人开心,也经常哄吴秀丽的女儿和儿子开心,很快就融入这个新家,得到老人和孩子的认可。
为了女儿“马姼红”
上学,“儿子”
马明伟入托,赵毅专门找到老同学李开英,翠微小学校长李开英义无反顾地接受了马诗红转学和马明伟入托。
吴秀丽喊马婆婆为“妈”
,喊赵母为“娘”
,两个孩子都喊老人“奶奶”
,叫赵毅“爸爸”
。一年后吴秀丽又生下一个儿子,两个老人把这个孩子视作掌上明珠,听不得孩子的一声哭。
赵母与马婆婆姐妹相称,使这个特殊的家庭其乐融融,笑声传遍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