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虽然大,人也多。可受限平日的活动范围,大家能知道的消息都有限,景安日报的出现,让他们多的何止是谈资。
就像有个贴心的好邻居,在夜深人静时,默默敲开自己家的窗户缝隙,在他们耳边轻声道:“我这里有件真事,我只跟你一个人说!”
好家伙,这一千人哪里憋得住,当夜就说与身边的人听。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到第二天天亮,扬州城的人,已经没多少讨论元和先生的话本。
各自三五成群,凑到一处,唠起别人家的传闻。
只是城里的情况,陈恒跟薛蝌无心留意。他们俩人,已经忙的彻底脱不开身。
一个在挑选店内要雇佣的伙计,一个在忙着接待上门的房客。
陈恒之前有想过会有人上门,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他大抵是忘了扬州城是靠什么家,南来北往的商队,给这座城市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让扬州人,更容易接受和喜欢上新鲜的事物。
古往今来,每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都是如此,不会有例外。
不过他们这一举动,也确实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扬州城内,又不是没有弄这租房的牙行。
才第二天,他们就想纠集些人手上门探探报铺的底子,结果还没出,就有人传来话。
这家报铺的背后,有王记书楼的影子。而且以后的报纸上,每期只会按顺序刊登二十则租房信息。
这些东家一听有王记书楼在,也就打消念头。决定与景安报社,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界限。
这事,自然是陈恒拜托王思义办的。
他知道,报纸肯定会挡到一些人的财路。现在景安报铺羽翼未丰,没必要太出头。
只要腾挪出空间,景安报铺这条船上,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同舟共济。
薛蝌一连招了四个识字的伙计,也不管好坏,先凑合着用几天。将陈恒从忙碌中解放出来,他拉着好友就躲到楼上。
“恒弟,这事是真的成了。”
薛蝌想着楼下此刻的热闹,激动的心情还未平复,“六日后的第二版,我们准备怎么办。”
两人之前约定过,景安日报每七日一次。陈恒示意对方不要急,他的心中怎么可能没有盘算,只见他笑着比划出两根手指头。
“其一是,写上我们报铺招人。可以把我们的要求写具体点,让大家都能看明白。”
陈恒准备解锁报纸的新功能,他相信,扬州的商铺东家只要看到一次,就能明白这件事的方便之处。
“其二嘛,我们得去找一找张大人。这次送了他这么大的名声,从他手里再找些案子出来,应该不难。”
陈恒很是自信道。
为官一方,图的不就是个好名声,好政绩。
都说官媒,官媒,这两样东西就分不了彼此。
薛蝌点点头,他虽是第一次出来做事,可毕竟有薛瑱的言传身教。他稍稍想过以后,突然道:“我们得请些人,到扬州别处县里去。”
陈恒有些意外,又有些惊喜的点头,这确实是下一步的打算。他忍不住想考起对方,“那后面呢?”
“恒弟,贪多吃不下,我们现在守着一个扬州就够了。其他地方,都可不用管。”
薛蝌见到陈恒点头,就继续道,“只是可惜,我们开过头,别人抄的肯定快。”
薛蝌能在大好前景之下,还能如此冷静思考问题,真是让陈恒倾佩的很。他是多了一辈子的见识在身上,可薛蝌又没有。陈恒心中不由感叹,薛伯父将他教的是真好啊。
“天下还是聪明人多的。”
陈恒笑过一声,宽慰着对方,“只要我们把东西做好,做精细。想要走出扬州,还有王记的船可以搭一搭。好饭不怕晚,薛兄,我们耐心些,一步步来。”
薛蝌亦是点头做笑,想着以后的日子,他颇有些憧憬道:“会不会有一天,每一个经过扬州的人,都买上一份我们的报纸。”
陈恒不置可否,只说道:“薛兄,我们该去请伯父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