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明月最怕哪个英雄 > 第52章 扬 威 西 夏(第2页)

第52章 扬 威 西 夏(第2页)

楚王阅毕,塞进袖里,面上露出轻松的笑容,冲众人微微点头,感慨道:有钱能使磨推鬼,诚然如是啊!

接着密议,待几路军马兵临城下,城中慌乱之时,即展开“定楚行动”

,届时,一、二百名武林好手倾巢而出,直扑皇宫。

此时,其他的武林高手和黑道枭勇,正隐匿在大院假山的密道里。

为了这一天,楚王多年前在筹建府邸时,即在地下深挖数条纵横交织的暗道,用以隐藏甲兵。

这么多武林高手,连同府兵,足有四、五百众,宫廷近卫军总共二百人,除去轮休、轮值,当天宿卫至多不过八十人…

四子各率一路,只要一举攻破皇宫,擒获仁宗皇帝,天下可定。

楚王又一阵轻松,想到即将改朝换代,楚王心情出奇地好,他已开始盘算事定后的诸多章程。

建国为“楚”

,分封功臣,追封祖上,胞兄重新安葬…想至此处,面上露出诡异的笑容。

三月初三,轩辕皇帝生辰日,韦州、宥州同时举旗叛乱,一南一东向京城兴庆方向进…

告急边报雪片般飞向京城。

仁宗皇帝连续召开御前会议,进行战略部署,文武班列,拓跋寒锋立于丹墀之下。

楚王闻讯暗喜,却依旧装作心忧愁苦之状。

皇上…任丘泽出列:依本王愚见,应尽快招兵勤王,拱卫京师,待大部人马聚齐,合而围之,歼敌于都城之下,二军司区区三、五万兵马,何以能成大事?

仁宗皇帝叹口气:朕之忧虑不在韦州、宥州,而在都城之内啊…叛军若有内应,后果不堪设想。

任丘泽心中一惊,拱手道:皇上多虑…如今君臣一体,上下同心,谁敢存有二心?

况且,有皇上亲卫帝国雄鹰“铁鹞子”

坐镇,叛军此来,无异于自投罗网

这倒是…仁宗点点头:有桓儿护驾,朕高枕无忧…

余光微扫楚王,拓跋桓道:拓跋桓誓死效忠皇上!

楚王又是一惊,再不敢多言。

拓跋桓归列,却在转身的当儿意味深长回望他一眼。

仁宗皇帝乾刚独断,定下御敌大计:八百里加急西寿军司慕容西道,南阻韦州白玉庭;

六百里加急白马军司卢多安,东阻宥州曹四喜及“步跋营”

楚王眉头紧皱,百思不解:军情级别有异,此其一;

白马军司位处京城东南,本就为防御东来之敌而设,然西寿军司犹在韦州西南三百余里,岂不是远水去解近渴?

等文书传到、再调配军辎粮草,估计那时,白玉庭早已兵临城下了…

心中有疑,却不敢再问,心道:皇上精于理政,却是不懂兵法,难道是天佑他成事?

韦州两万兵马,浩浩荡荡,直奔京城而来,旌旗蔽天,尘土飞扬,留下五千军马守城。

慕容西道早已陈兵柔狼山,枕戈待旦、整装待。

韦州兵一开拔,即被斥候探知,“慕容”

帅旗高举,西寿军司万余精锐,如出山猛虎,直扑韦州大营。

此为仁宗皇帝与慕容西道旬前就已定下的“调虎离山”

及“围魏救赵”

之计,八百里加急只不过是做给楚王看的障眼法。

慕容西道是员沙场老将,少年即追随先帝,深谙用兵之道,他早借韦州兵马集结,频繁进出的机会,三百精锐已成功混入城去,以各种身份隐匿起来。

夕阳西下,城郭依稀,慕容西道登上落铎山,举东望,城外的清水河,在眼底蜿蜒延伸,直至城内。

西夏境内三大山,北贺兰、中罗山、南六盘。

罗山宋时称落铎山,远观犹如贝壳得名,山势南北走向,绵延三十公里,东西亦有十八公里,云杉、油松间杂其它耐寒、耐旱树种,遍山翠绿,在千里沙漠瀚海中如同一枚翡翠,巍峨耸立,生机勃勃,储蓄着方圆数百公里的沙漠水源。

一天一夜的急行军,慕容西道的西寿军已成功推进至离韦州城数十里的地区,只待城中举火为号。

此时,白玉庭的部队已在百里以外,纵是急驰回救,已然不及。

晚风里,慕容西道如标枪般挺拔,颌下胡须不怒自威,这个追随先帝东征西讨的六十余岁老将,脸上刻满风霜,但他的眼神依旧如少年一般坚毅明亮,丝毫没有疲惫的迹象,他在静静等待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