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会听你的。”
谢兰胥说。
荔知何尝又不知道呢
饥饿的人不会因为几句没有依据的猜测就舍弃到手的美味。
不多时,锅炉架起来了。
流人们从没这么团结过,有锅的献锅,有盐的献盐,有菇的献菇,所有人都围在小小的锅炉前,不停咽着口水。
马车里的荔知闻到若有若无的蘑菇汤香味,肚子出响亮的叫声。
她尴尬地回头望了眼谢兰胥,后者不动如山,头也不抬。
荔知好奇他在蘑菇汤面前也不为所动,开口道:
“殿下”
谢兰胥“嗯”
了一声。
“你不饿吗”
谢兰胥没有回答饿还是不饿,他只是轻描淡写道:
“习惯了。”
同样是流放多少天就饿了多少天的荔知,丝毫没有觉得饿习惯了。
如果大家都吃不上东西还好,如果有人吃起好东西——比如现在的蘑菇汤,她就饿得肚里痒痒,像是有只手不停抓来抓去。
“我的厨艺很好,”
荔知说,“等到了鸣月塔,殿下一定要试试我的手艺。”
谢兰胥又“嗯”
了一声。
“殿下,我们走了有一半的路程吗”
荔知又问。
“不知道。”
“甄迢一定知道,殿下可以问——”
道德经盖住荔知的视野,也打断了她没说完的话。
“安静,节省体力。”
多说两个字能费什么体力
荔知撇了撇嘴,倍感无地继续观看车外的热闹景象。
一锅蘑菇汤,让死气沉沉的流人们都活了过来。许久未见的笑容出现在人们身上。有文人受到取笑,因为他在喝蘑菇汤前忍不住有感而吟了一蘑菇诗;有人连喝两碗热汤还不够,拿着空碗向锅前的人赔笑想要再盛一碗。
有人喝了个水饱,倚靠着树干,对着明月唱起思乡的歌谣。役人罕见地没有阻挡,反而跟着歌声踩起拍子。
在悠扬的歌声之中,不少人都低头抹起眼泪。
荔知也被勾起思乡之情,低声哼唱起来。
京都,那个她和双生姊妹一起长大,储存着她们所有回忆的地方。
“你想家了”
这是谢兰胥今日第一次主动向她递话。
荔知情绪低沉,点了点头。
谢兰胥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变化,但他看了荔知片刻,说:
“会回去的。”
荔知笑了。
“我信殿下。”
月光皎洁,夜色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