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遇到的人,她也不指望跟人交朋友,遇到事儿就解决事儿,像之前侯慧她们还传她的谣言呢,现在还不是很看重她,工作上完全配合,徐刚跟她一起到了组织部有什么事情都会跟她商量。
这个在杨风看来就是问题解决了。
就算徐钢他们现在佩服她喜欢她了,在厂里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上都想着她,会主动跟她提一些自己人才知道的小道消息什么的。
她也不是很在乎,前世锻炼出了一颗冷心,轻易融化不了。
人家照顾她多少她就还回去多少,对方也不觉得她这人不行就够了。
到了办公室,现厂办几个人来得都很早,市里的不在这边住,每天上下班都很费时。
不过不包括江其航,人家在这边申请了一个宿舍,真的一心只为工作。
那个宿舍也很巧,就是之前韩境元那个,搬家也是杨风去的。
那天心情怎么样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天很阴。
早上照例核对了工程进展,安排了人去申请厂里的货车去砖厂拉砖,让杨风一起去对账。
“徐刚,你今天下午跟我去玻璃厂。吴燕你今天带人检查施工情况,一定要严格要求。大家最近都辛苦了,当然我们的成果也是显着的,以现在的进度来看,我们最晚在68年年底就能让工人们入住,这不仅是工人们所期盼的,更是体现我们能力的时候啊!”
她们的工作体面是体面,手里有权还有钱,但累也是真的累。
不知不觉中杨风就在默认中成了不可替代的人,和其他人差距一点点拉开。
机械厂再到建筑工程,杨风都没有做过,可她办过工作室,做过无数个选题,每个选题都要经过一轮从零到专业的学习。她有一套自己对专业的认知标准,
这二十来个人又不是都有经验的,见她工作成果好,那些有真本事的自然乐意给她更多的工作机会。
没有真材实料的怕自己出岔子有这么个顶缸的也愿意让她上。
一开始只是江其航用得比较顺手的会议记录员,她的字漂亮她的稿子思路清晰这只是一项工作技能,不能说明什么。
可出去跑车,下工地测算这种活儿杨风都能跟着,不管是配合谈价格还是给建筑设计师江其航打下手竟然都能上手。
这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而且杨风还不是那种讨人厌的突出,大家都觉得这个姑娘傻,净干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杨风自己不觉得自己是在顶缸什么的,大家都比较看重的去市里开会啊,做汇报之类露脸的事儿她也没兴趣。
她原本只想平平顺顺轻松地过了这些年,可在重点单位平顺是平顺了,轻松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现在上面下达任务,社会各方面都盯着你看的时候,精神面貌跟不上就会被批评。
也是单位活多,有选择,她就把目光放在了更有趣的事情上。
比如说跟货车去拉货,跑各个厂子调查货价,跟着建筑师设计楼房样式。
跟货车出去是她跟厂里的司机师傅打好了交道跟人家学开车呢,想考一个大货车的驾驶证。
她想着厂里既然要扩张肯定要配小车的,到时候开车就顺理成章了。
而且这年头会开车的那可是金饽饽,厂里的司机师傅比厂长都要牛气,工种特殊性拉满,工资也在平均工资之上,真正体面又赚钱的好工作。
常师傅是前几年转业的,以前开车开得好,转业安排工作也就直接当司机了。
和杨风的缘分呢,是运水泥的时候结下的。
杨风家今年一下买了两台自行车,沈妈一台,杨风一台。
杨风每天骑着这辆自行车在石市各个厂区之间跑,组织部确定了水泥采购厂以后,后续每天的出货量和下订单确认也是杨风去跑的。
常师傅也是从那会儿临时调到组织部车运货的,俩人每天都是从机械厂出,车肯定比自行车跑的要快,常师傅就把她捎带上一起去。
路上两人聊工作,常师傅运货也没什么成长机会,去水泥厂的路上就跟她说炫耀都去过多远的地方运货,还不知道市里这么远的镇上还有厂子。
杨风轻描淡写地说:“我今年买了一辆自行车,我第一天就学会了,第二天就骑了三个小时到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