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陈月红已经在平安加油站工作了半年。
在这半年里,她的日子还算过得不错。度过了最艰难的第一个月后,她的工作渐渐得心应手。现在她每天的班前点数只需要二十分钟,比之前整整快了一倍有多。算报表也比之前熟练多了。便利店里的商品如果有售卖,就需要收银员在商品明细表里写“正”
字记数,卖一个记一划,还需要对每个客人念一大串促销语。她刚开始老是出错,做报表也很慢。因为有时在便利店内等待买单的客人多,她一忙就会忘了记数,报表自然写不对,算出来的数不是比实际收款额多就是少。少当然是因为卖了东西没有记数,而多则是因为少收了客人钱。不管是多还是少,只要过两块的差额,都要当班收银员来赔,她66续续赔了两百元。基本上每个刚来工作的收银员都赔过钱,这是不能避免的。慢慢熟练了就好了。
陈月红现在可以说是资深收银员了,她再也不害怕站在收银台里面独自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人。而且她也能听懂本地方言了,即使因为怕羞讲不出口,沟通是基本没有问题的。她现在站在收银台不管多忙都能做到从容不迫,再也看不到她刚开始站在里边面对客人时的那种窘迫和局促。
从第四个月开始,陈月红已经连续三个月被评为油站的“月度之星”
了。就在她站着的收银台左后方,进油站办公室的那堵墙上挂着的正是她的照片,红色的工衣,标准的型。照片上方写着:月度之星。照片的正下方写着她的名字和工号。
总公司每月会派督察到旗下的加油站进行暗访,他们假装是油站的客人到油站来加油,以此检查当班接待的加油员、收银员有没有按公司制定的对客流程来接待。收银员的流程是:仪容仪表整洁,目光接触,微笑问好,推销当季促销商品,友好耐心进行收银工作,挥手再见。加油员的工作流程是:指引车辆到相应的油岛,微笑问好,友好耐心为客人提供加油服务,询问是否需要清洗玻璃,挥手再见。
这几次刚好都是陈月红这一班接待的,当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有按操作指引完成工作。作为班组唯一的收银员,督察必然会检查到她,因此每次反馈下来的优秀人员都有陈月红的名字。因为每班的加油员有四个,他们都是全场跑的,一个人可能只是服务了一部分,而收银员是一人做完全程的服务,所以每个月油站的月度之星都会给抽查满分的当班收银员。得了月度之星的人不光挂照片在荣誉墙上,油站还会有额外的一百元奖励,不过这一百元按惯例是要在油站的便利店请同事们吃东西的,有时一百元都不见得够,总共有十九名同事,一人五元的标准。有的老油条非要拿八元十元的,没办法,多的就要自己出。
不过除了这一百元,当班服务的所有员工考核分都是在一以上,而陈月红作为最大的功臣,油站会给她评一点三,甚至一点四。我们知道,油站的工资是与考核分直接挂钩的。个人工资等于油站的平均工资乘以考核分,所以这三个月陈月红的工资是所有员工里最高的了,是其他人的一点三、一点四倍,基本都有一千八九。有时比班长还要高。
虽然这工资同她在慧城电子相比并没有高多少,慧城包吃包住,其实算起来每月剩到口袋里的同慧城差不多,都是一千元左右。只不过她现在的工作是八小时制的,而且每个月有四天的休息时间。
其实油站的工作强度比厂里的要大许多,一个班上下来,她因为讲话过多而口干舌燥,声音沙哑;甚至不能随随便便去卫生间。但陈月红目前来说对这个工作是满意的。她喜欢这种认真工作的踏实感,在这里努力的工作给她带来了看得见的回报。而在厂里,混日子的人跟认真工作的人拿的工资却是一样的。也因为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她整个人变得比之前健谈一些,也圆滑一些了,不再是整天郁郁寡欢。
随着手头的宽裕,陈月红再也不会吃不起饭了。早餐她会在宿舍楼下的沙县小吃点一份三元的蒸饺,有时甚至会奢侈地和同事们一起订一个十元的快餐。当然,大部分的时候,她都是自己做饭带去油站加热的,这样更省钱。因为从小爸妈不在家,家里大多是她当家的缘故,她一直比较节俭,就算是有钱也不会乱花。每月她会在心底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一个月存一千元。这样她便会朝这个目标努力,衣服有工衣,鞋子有工鞋,只需要一套出门的衣服鞋子就够了。假如这个月因为什么原因多花了钱,那她多半会在别的地方补上。
这半年里,陈月红和同事们之间相处的还算融洽。大家各司其职,没有大的利益冲突,也就不会有磕跘。在工资方面也是各凭本事,没有投机取巧一说;也不会有人因为工资低于别人而不高兴、说酸话,有的只是怪自己做得不够好。
元旦节那天,陈月红是早班。由于是元旦节,今天油站加餐。油站经理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财务张姐。
下班后,陈月红在办公室做报表。张姐和其他来开会的同事在讨论等一下去哪里吃。女孩子们主张去吃麦小堡,张姐说就听女生的。
开完油站的例会后,张姐就领着她们十一个人往两里路远的广场走去。在油站右手边两里路远的地方是本镇的镇集,那里有一个大广场,里边有大型市,各种吃喝的店铺和服装鞋子专卖店。
走过那条灰扑扑,两边都是五金店的老旧街道,就到了广场。张姐领着他们一行人来到广场正面左边一间装修气派的店铺,这家店铺的名字是一串黄色的英文字母。
这就是大家口中的麦小堡。
店铺临街的两面是一排落地玻璃窗,透过落地窗,能看见店里靠玻璃窗的一排安了一长条的原木桌,桌前摆着高脚转转椅,在店铺的中间,还摆了五六张颜色鲜艳的塑料矮桌,在店铺的最后方是一条吧台,有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在里边工作。虽然不是饭点,可店内仍然坐了不少人,有情侣,有一家老小,有独自一人的。
这里没有一点烟火气,根本不像是吃饭的地方。
拉开一尘不染的玻璃门,一位身穿粉色工作服的女工作人员就热情地走到张姐面前,微笑着问:“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
财务张姐随她走到点餐台前,熟练地点起了餐。其他人则找位子坐下等。
没一会儿,张姐就点好了。她笑眯眯地走到众人中间坐下。
很快,工作人员6续端着一个个四方形的黑灰色塑料盘子来了。盘子底下垫了一张印得花花绿绿的纸,纸上摆了一些小纸袋、小纸盒,还有装了饮料的塑料杯子。
同事们拆开盘子里的东西,熟练地吃了起来。
陈月红也学她们的样子打开了面前的纸袋,纸盒。她拆出来一个夹了肉和生菜、生西红柿的面包,几小块炸得金黄色的肉和一些同样炸得金黄的条状的小吃。
陈月红看见同事们都直接用手抓着吃,她很诧异:怎么城里人吃东西都用手抓的?
同事们吃得很香,她也学大家的样子捏起一块炸肉吃了起来。
说实话,这东西并不好吃。同事告诉她这是炸鸡块,可是她并没有吃出鸡肉的味道来。这肉没有嚼劲,只吃到渣,没有肉,而且有一种怪怪的味。那个夹了肉和生菜的面包就更不要说了,菜和西红柿是生的就不说了,面包没有味,中间抹的那种暗黄色的浆糊真的令她不能接受,她吃了两口就放下了。那个鸡块虽说不好吃,至少还下得去口。她喝了一口饮料,没什么特别,就是外边那种瓶装的可乐味,底下还全是冰块。同事告诉她条状的食物是薯条,马铃薯制成的,这个还可以吃,咸咸脆脆的。张姐告诉她吃这个要蘸番茄酱,陈月红听了张姐的话,把盘子里一小包番茄酱拆开,用薯条蘸着吃。
马上她便皱起了眉头,
嗯——还不如不蘸呢!这酱又咸又甜,味道怪怪的。
张姐看陈月红这样子,问她:怎么不好吃?
陈月红不好意思地说:“吃不惯。”
张姐笑着说,“我小孩可爱吃了,每个周末都要我带出来吃一回,吃完了麦当劳还要带去游乐场玩。”
张姐的家就在附近,离油站大约几公里。
其他两个收银员听了张姐的话纷纷附和,“我也是,爱吃的。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就经常和同学一起出去吃。”
然后她们就一直在兴奋地讨论这附近哪里有好吃、好玩的。
天渐渐黑了下来,66续续有不少父母牵着孩子走了进来,父母在两边,孩子在中间一蹦一跳,当父母的还一直耐心地同孩子说话。进来后父母还会让孩子来挑选自己想吃的。
点完餐,许多孩子跑到右后方的游乐池去玩。那里用塑料围栏围了一小块地方出来,里边放了一些五颜六色的玩具球,还有一个小小的滑梯。
而孩子们的父母一方则在一旁小心地看着。
陈月红心中感慨万分,城里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
这些孩子根本不能想象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数量庞大的同龄人,他(她)们没有父母的陪伴和保护,孤独而顽强地在穷乡僻壤生长着。他(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留守儿童。
他(她)们艰难地糊弄着一日三餐,从来没有下过一次馆子,更不可能吃上这高档的食物。对,就是高档,这样一个套餐就要二十元,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想都不敢想。怎么能不算高档呢?
也许这在城里人看来是垃圾食品,可对于乡下孩子来说,这是他们享受不起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