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九皱眉,蓦然站起。
郭一良继续说道:“世人都说代许王李家芝是一代奸雄、枭雄,可要不是李家芝以清君侧之名火肃清朝堂,大许哪还能有许都保卫战之后的苟延残喘?”
郭一良对代许王李家芝的看法,和云九的看法不谋而合,背尽骂名的李家芝虽自命尚父、丞相,揽尽大权,但一直都没走出最后一步,所做之事亦是无愧黎民无愧社稷,扪心自问,让当今圣上许驰全权断理当今天下之事,能不能有代许王李家芝做得更好?
郭一良语罢,抬头看了看对面的鹤老人,轻声问道:“冯公子,你觉得代许王是不是在等一个取而代之、身加九五的时机?”
云九摇头,答道:“代许王李家芝是个知可为,知可不为的聪明人,正如秦帝师所言,代许王的心,不在皇位,而在生民。所以我觉得,代许王不会僭越,至少在天下还未一统之前不会。”
“其实,代许王李家芝也不会在意世人的看法。”
郭一良满意点头,继续问道:“那你觉得,该如何重还天下皇威昭昭?”
云九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他和郭一良的看法仍是一致,没有昭昭皇威,以后只会让更多的人在大许的疆土之上称王称霸,目前大许虽处在分崩离析的危局,可国尚在,如今的大许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不在内部,而是外部强敌:大原国。
所以,云九觉得想要重还天下皇威昭昭,是要保证在不被大原国蚕食歼灭的前提之下。
郭一良继续问道:“许都保卫战,许原两国可谓是两败俱伤,现如今大原国羽翼再丰,而大许国依旧处于疆土分裂之颓势,如若大原国此时倾其所有挥师南下,代许王李家芝能守下许都的把握有几成?”
云九肯定回道:“没有任何把握。”
郭一良问道:“何以如此说?”
云九平静地整理完思绪后,才不紧不慢开口,:“代许王李家芝本就没有和大原国抗衡的实力,而大原国也不敢轻易派重兵强攻许都,这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点,第一个就在于西北方的关陇国,只要关陇王关温和代许王李家芝之间的军事联盟不被打破,大原国就断然不敢贸然用兵;第二个就在于如今天下依旧有很多追随圣上效忠大许的能人志士,如果大原国想要攻打许都,便是变相逼迫分裂战国的力量再次凝聚。所以,鄙以为大原国南下之前,必会先解决骨鲠在喉的关陇国。”
“能在战国中封疆裂土称王称霸的家伙,都不是善茬,更不是一般富贵家族出身。千百年以来,皇帝宝座轮流坐,你方唱罢我登场,除了代许王关陇王,还有大宁王南楚王等等。”
郭一良继续问道:“那你又是如何看待战国其余几国的?”
云九答道:“南楚国物阜民丰,的确有傲视群雄的实力,可南楚王吴克利却没有王霸天下的雄心,这是南楚百姓之幸,亦是大许百姓之幸。后臻国王张怀宣太过小家子气,不敢豪夺被大原国侵蚀的失地,却为窃取邻邦寸土之地绞尽脑汁,这样的做法,我属实瞧不起。大宁国疆域辽阔,物产丰盛,兵源充足,然而以佛立国,欠缺杀伐气,朝堂之上人心不齐,有吞吐西蜀之志,敢战却分战,到头来被西蜀冯长今以一己之力裂其志。西蜀国王许开明名头虽响,却目光短浅难以实施,就拿他之前联合诸国西出一事来说,各国各怀鬼胎,纷争不断,若真依了西蜀王之策攻击关陇国,大原国大可作壁上观,待其自溃,如此一来,必会给大许直接招来灭顶之灾。”
云九顿了顿,道:“郭先生,我自关陇而来,我想听听你对关陇国的看法。”
郭一良谦逊道:“郭某随口说说,冯公子姑且听之。关陇国人好战建功,关陇军以战夺北夏之地,天下皆知,不难看出,关陇王关温必有开关东出之志,可棒打出头鸟的道理,你应该懂。”
云九不以为然道:“大争之世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关陇国若固守自封,断然也不会长久。”
郭一良摇头道:“内部矛盾还没解决,就想着外拓,关陇国的步子难免迈得太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