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赵老爷子仗着人多势众,把那块楼兰古玉抢过来,事后为了拉拢刘教授一行人,还曾经说起自己从手记残卷上得知楼兰地下古城的存在。
实际上,他说得不假,但关于这本手记,却还隐瞒了很多内情。
手记是西晋明空所撰。这位叫明空的僧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史书里甚至没有留下关于他的一笔,惟有那本手记,是他唯一存在过的证据。明空不仅到过楼兰,甚至还曾经被古楼兰人奉为上宾,在楼兰待过将近五年的时间。
在当时,楼兰作为丝绸之路上一个繁荣的落脚点,深受中原与印度文化的影响,印度是佛教的源地,而中原当时对佛教也颇为推崇,这就导致身为佛教净土宗僧人的明空,在楼兰也受到极大的礼遇,据他自己所说,他是从洛阳的白马寺出,一路跋山涉水来到楼兰的,其时的楼兰,已经远不如汉朝时那般繁荣兴盛了,至于明空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大老远地跑到楼兰,是为了传播佛教,还是想从楼兰这里得到什么,他并没有说。
李农对这些野史轶闻实在没有兴趣,但是赵老爷子兴致盎然,他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下去,旁的就连赵家的几个人,也从没听赵老爷子提起过这一段。
“明空后来回到中原没有?”
有人问。
赵老爷子点点头:“明空回到洛阳没两年就病逝了,在他的手记里,记载了自己在楼兰的所见所闻,其中就包括,”
他顿了顿,“包括这座神秘之极的地下古城。”
“我前面说过,楼兰受佛教影响很大,但是在他们本国,还有另外一门信仰,在明空的描述中,说‘闻所未闻,讳莫如深’,连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宗教。这座地下古城,寻常楼兰人也没法进去,于是明空等了五年,终于等到一个机会。他乔装易容,跟一个低级祭司的弟子交换身份,借着祭祀的机会混进这里。”
“据说若干年前,曾经有神明降临过楼兰,所以楼兰人特地建了一座城池来供奉他,明空进来之后,在这里待了将近一个月,才现了一些秘密。”
“什么秘密?”
李农总算听出点门道来。
“那座岛,”
赵老爷子下巴一抬,示意着下面。“本来只有大祭司才能上去,最中间供奉的,就是他们那位神明,据说历代大祭司能从神像上与神沟通,从上面得到力量,并且窥见天机,预知未来。”
李农嗤笑一声:“怕又是统治者想出来愚弄百姓的把戏吧?”
“这就不知道了,但据说每代大祭司的寿命都十分短暂,而且死时凄惨古怪至极,这可能就是泄露了天机的缘故吧。”
赵老爷子上了年纪,一辈子经历过那么多事情,对这种东西还是比较相信的,否则也不会千方百计请来贺渊。
“您说了这么多,到底跟他们上那座岛有什么关系?”
赵老爷子叹息一声:“当时楼兰恰好生兵变,叛军涌入这座地下古城,但奇怪的是,很多人到了岛上,突然之间就神智混乱,自相残杀起来,最后导致活着的人不足十之一二,明空因为见机得快,用尸体来掩护自己,闭目假死,这才躲过一劫,但他也不敢再待下去,随即趁着混乱离开楼兰。这件事情就此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一直想弄明白,可回到洛阳之后,问了很多人,翻遍古书也找不到答案,最后只能郁郁寡终。”
“那这块古玉?”
“这块玉,当年是一个楼兰人送给明空的,明空死后,古玉跟着下落不明,不知何故,最后又会在罗布泊被现。”
赵老爷子没有说的是,送明空古玉的人,曾经告诉过他,这块玉佩戴在身上,可以趋吉避凶,百邪不侵,所以明空才能上岛而安然无恙。
但这个秘密,赵老爷子并不打算告诉其他人。
李农听完,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这么说来,他们上了岛,是有去无回了?”
“不错,从明空的记载来看,那岛凶险无比。”
赵老爷子冷笑道,“他们想送死,就由他们去,明空既然能出去,这附近一定还有路,我们不妨再找找。”
话刚落音,就听见滋的一声,像是有人用指甲在木头上划过,短促而刺耳。
李农只当是有人作怪,回过头正想开骂,那声音又响起来。
这回他听清楚了,声音是从最后那具棺木里出来的。
萧阑还有些虚弱,换了平时,他早就活蹦乱跳冲在最前面,但此刻只能坐在地上,死皮赖脸趴在贺渊怀里,因为浑身湿透了,两人都脱掉上衣,在旁人看来,上身赤|裸,抱在一起的场景,更是十足暧昧。
虽然其实只是某人单方面赖着不走。
贺渊不知道往他嘴里塞了什么,萧阑也不在意,看也不看就吞下了,过了一会儿居然觉得精神好多了,伤口似乎也不那么痛了。
“小黑,你给我吃了什么仙丹?是你自己炼的药吗?怎么我一下子觉得都不疼了?要不再来几颗吧?”
“牛黄解毒片。”
贺渊面无表情。
萧阑:“……”
第一次见话唠吃瘪,贺渊似乎心情不错,也不推开他,只是淡淡地吩咐众人不要乱走,就闭上眼,盘膝打坐,刚才救萧阑,他也消耗了不少气力,这会儿正需要休息一下。
其他人有的脱下湿淋淋的上衣拧干,有的则趁机吃点东西补充元气,游雪虽然也浑身湿透,可因为是女生,再脱也脱不了多少,只好蹲在一边环着胸瑟瑟抖,陈白因为她连累了萧阑的事情,压根不想管她,刘教授在某些方面又是个缺心眼的,没想到这层,只有姜宸看得不忍,从背包里拿出件干净外套给她换上。
刘教授他们经过这一路上的波折,已经变得十分小心谨慎,此刻来到岛上,纵然对那些石像见猎心喜,也不敢再贸然上前,只跟于叔两个人远远站着,一边观察那些石像的排布。
这一看,就看出点端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