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懋嫔宋氏的演艺人生免费阅读 > 第7頁(第1页)

第7頁(第1页)

鄭嬤嬤疑慮未消,繼續說道:「張嬤嬤的配色手法也是很不錯的,你跟著她,也能學到不少東西。」

「那我不管,」宋瑩癟了癟嘴,一副委屈的樣子:「張嬤嬤又沒主動跟我說,我哪裡知道她想教我呢……」,說完彎起眉眼,笑盈盈地對鄭嬤嬤說道:「她既不來找我,還不許我自己找人學了?鄭嬤嬤,你就教教我唄……」

鄭嬤嬤有點被說服了,責怪自己多想:這就是一個有點任性的小丫頭嘛,哪裡會有什麼壞心思呢。這宋瑩家境優渥,想來她也是嬌生慣養長大的,在家也是個一腳出八腳邁的富家小姐,一朝進宮伺候人,這還未脫去嬌氣呢!

自己一個獨身老婆子,有什麼可讓人家圖的?

且這些打下手的小宮女,也就是做些分線繞線的事,衣服上的正經兒事是不會讓她們動手的。

想著陳管事早晚也會給自己分配宮女,用生不如用熟,鄭嬤嬤於是說道:

「那你就跟著我吧,不過得先把自己手裡的活做完。」

宋瑩欣喜地點頭,手上的動作更快了。

作者有話說:

清朝太醫院隸屬禮部,設正五品院使一名,正六品左右院判各1人,正八品御醫15人,正八品吏目15人,正九品吏目15人,無品級的醫士4o人、醫員3o人。以前看過一些清穿作品,偶爾有把「御醫」當成是皇帝御用的太醫,其實是不對的。

另外,關於宮女的稱呼,我在網上查到的信息是,一般稱呼年輕的宮女作「姐姐」,稱呼年老的宮女作「嬤嬤」。只有當宮女年齡到了,準備出宮之前,負責教導來的宮女規矩的時候,這些宮女才會被叫做「姑姑」。所以「姑姑」的稱呼內含有「教導」的意思。本文就採用這個說法。

第4章纏枝紋

要問陳管事手下的8個繡娘,為何她偏偏選中這個不出挑的鄭嬤嬤?這還要從幾天前說起。

領催給管事太監們分配任務的那天,宋瑩剛好路過他們談事的房間。從幾人的談話中得知,今年將由陳管事負責永和宮諸位娘娘的夏衣縫製。

陳管事手下一共有8個繡娘。往年都是由3人做德妃的夏衣,剩餘5人負責永和宮其餘小主的夏衣。然則今年敏嬪剛晉位,必是要格外留出2人負責她的夏衣,剩餘貴人、常在、答應小主的夏衣,只能由3人聯合趕工了。

然而具體是由哪個繡娘負責哪個主子的夏衣,一般不是固定的,除非主子有格外的吩咐。

陳管事手下的繡娘都是自梳的宮女,有5人都已經收了親傳徒弟,不太可能會找陌生的小宮女打下手。

宋瑩原本沒想好在剩下的三位繡娘裡面「主攻」哪一位,老天爺就再次幫了她一把。

就在知道此事的第二天,剩餘沒有收徒的三位繡娘里,除了鄭嬤嬤的那兩位在茅房裡談話,被她聽了個正著。

其中一個人對另一人又妒又羨的說道:「今年又是鄭氏給馬貴人做夏衣,我剛剛都看到布庫來送料子了。她自己手慢,連累得咱倆得負責其餘所有常在答應的夏衣。」

正是這句話,讓宋瑩錨定了鄭嬤嬤。

雖說也不是不可以找那兩個繡娘,但是她倆要做那麼多的夏衣,自己若跟了她倆,到時候可不得忙死。

她現在不過是在演一個針線宮女,可沒真打算天天泡在針線活里!

要不怎麼說,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蓄謀已久呢。

這個鄭嬤嬤從來不會主動挑人打下手,都是等著陳管事的分配,給誰用誰。這也讓宋瑩有了毛遂自薦的機會。

宋瑩再次感謝原主生了這麼一張臉,只要控制好表情,就會在嬌憨中帶著一絲可憐,最是能喚起上位者的憐惜!

這不,都不用她用力演,鄭嬤嬤就心軟了。

接下來的幾天,鄭嬤嬤就帶著宋瑩給馬貴人縫製夏衣。

要不怎麼說鄭嬤嬤在這繡房裡熬不出頭呢,即使是在宋瑩這個「半路出家」的人看來,她的繡技也實在是一般。

最致命的一點,是她掌握不好太細的繡線。她最多只敢把線劈成8股,這就導致成品的繡樣顏色呆板,很多漸變色都做不出來,本來1o分的配色能硬生生減到7分。

這次給馬貴人做的夏衣常服一共是4套,底色分別是紅、藍、粉、白四色,每色衣服都需要大面積的刺繡。尤其是白色的那件,馬貴人選定的繡樣是綠色的竹葉紋。而為了整體效果,竹葉顏色就設計成了漸變色。

鄭嬤嬤也知道自己的水平,因此準備把白色的那件放在最後做。

宋太太是教過宋瑩漸變針法的,然而她不打算直接向鄭嬤嬤展示出來。

且不說這針法複雜,鄭嬤嬤一時半會兒的也學不會。單是這個時候顯露出她會漸變針,只怕會讓鄭嬤嬤看穿自己的別有用心。

然而一點小心思都不用,也是不可能的。

在給鄭嬤嬤打下手的第二天,宋瑩就換了一件裡衣。她給這件裡衣的袖口繡了一圈纏枝紋,袖子長度比外衣袖要長一點兒。

這樣在偶爾抬手間,里袖的纏枝紋就會從外衣袖口露出來。

做纏枝紋的繡線是劈成了32股,然後夾了金線——這金線還是她拜託宋老爺找人捎帶給她的。

讓光一晃,纏枝紋的顏色就仿佛漸變了一般。

鄭嬤嬤有好幾次注意到宋瑩袖口的纏枝紋,但都當作沒看見。宋瑩也表現的很自然,並沒有特意伸袖子展示,只每天兢兢業業地劈線、繞線、引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