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
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o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o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
三字金匾。
1987年11月28日,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授予黄鹤楼届建筑工程鲁班奖。
199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称号。
2oo7年,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oo8年9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和建设部公布为国家重点公园。
中文名
黄鹤楼
外文名
ye11ocraoer
地理位置
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山坡特1号
投用时间
1985年6月
开放时间
o8:3o-17:oo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景点级别
aaaaa级
历史沿革
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吴大帝孙权修筑夏口城,于城西南角黄鹄矶建军事楼一座,用于瞭望守戍,即黄鹤楼。毣趣閱
南朝宋大明六年(462年),文学家鲍照作《登黄鹄矶》诗于黄鹤楼;泰始五年(469年),祖冲之撰成志怪小说《述异记》讲述有江陵人荀环在黄鹤楼遇见仙人驾鹤并与之交谈的故事,为黄鹤楼称谓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
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史学家萧子显撰《南齐书》称黄鹤楼神话中驾鹤仙人为王子安,使黄鹤楼更具现实色彩。
唐开元十一年(723年),诗人崔颢作《黄鹤楼》七律诗,黄鹤楼因此又有“崔氏楼”
之称。
唐永泰元年(765年),文学家阎伯理撰《黄鹤楼记》,涉及黄鹤楼的传说、地势形制、当时人物活动及感想诸方面;记中指出黄鹤楼神话传说中的仙人为费祎,形成与《南齐书》中称仙人为王子安不同的说法,进一步展完善了黄鹤楼传说。
唐宝历二年(826年),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鄂岳沔蕲黄观察史牛僧孺对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城垣进行大规模改造,黄鹤楼与城垣分离,成为独立的景观建筑,后楼毁改建为白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