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绥笑着回答说:“所谓活字印刷,顾名思义,字不固定在板上。每个字都是单独雕刻的,需要的时候就把他们按照字句摆放在一起,凑出一页来印刷。”
“这样,印刷之时只要把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木框内,排满一框就能成为一版,不需要逐页雕刻了。”
戏志才一思忖便了然,他惊喜道:“庄主一言,真是让人如拨云见日,寻常人等哪有这等创新之法?”
燕绥浅笑道:“志才先不要高兴得太早。”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现代人几乎无人不知。燕绥在读书时,还在学校的活动课上亲自体验过。正是因为这份体验,她才没有将活字印刷应用于新开拓市场。其实历史上,活字印刷也是历经千年,直到清朝才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和发展。
因为不管是泥土煅烧后制成活字还是木活字,都有一个显著的缺点——文字排列不齐、墨色浓淡不一。这样印刷出来的书籍显然不够美观和吸引人,士子恐怕宁愿自己手工抄写,也不愿意花钱采买。
郭嘉摇着扇子道:“岂不是要先雕刻出来上万个活字,一开始就很麻烦?”
燕绥颔首:“奉孝说得是,得先把所有常用的活字刻出来。”
生僻字可以用到的时候再刻。
“制作单个字啊,这样就能随时拼板了。”
郭嘉挑眉,不得不说这是个别出心裁的法子,之前竟是从没有人想到过:
“庄主时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既然不是一开始就用活字法,看来此物还有其他短板?”
郭嘉还真是了解自己,燕绥指出:“没错,首先是活字的胶泥或者木块容易损耗,其次是印刷的成品不及雕版印刷美观清晰,木活字在排版的时候要不断涂染料和烘干,容易歪斜变形和拓印不清。”
戏志才若有所思:“庄主,若是换了别的材料呢?”
这燕绥就不知道了:“铜的导热性好,或许我们可以试试。”
宋朝就以铜活字印钞,想来效果不错,不然抵不住大量印刷钞票供民间使用。
“其实雕版印刷对板面也有消耗,”
戏志才想了想道:“木头染墨后会膨大变形,一般印刷两百张就要重新雕版了。”
“木头的使用寿命还是太短暂了。”
一听只能用两百张,和想象中差距甚远,燕绥眉头就蹙起来了:“不管是雕版还是活字,我们得改良一下这样的木板印制了,起码要轻轻松松能印上千张才行。”
戏志才思量着:“铜也不便宜啊……”
燕绥财大气粗道:“但金属不会印了一千字就变形,一劳永逸的法子其实很适合我们田庄。”
自己也负责冶炼,明日就可以取原料来铸模尝试,戏志才说干就干,应道:“庄主说得是,铁和铜说不定能用上万次都不变形,明日我就先雕刻一百个常用字。”
郭嘉以扇尖抵住下巴,浅笑道:“庄主有没有想过,若是用活字,有一桩事现在就要准备起来了。”
燕绥奇道:“什么?”
郭嘉从容提醒:“活字排版,需要工匠识字。”
刻字不需要人事,就像是画画一样。只要匠人对着文人笔墨刻就行了,排版却需要人理解其中的意思,识得每一个字。
戏志才长叹:“我竟是没想到,工匠哪有几个读书认字的?”
而且因为白天上工劳累,工坊里去上夜校的除了徐庶,根本就寥寥无几。
“这个好说,以后在庄里规定,学生都要去印刷坊实习好了,勤工俭学嘛。”
燕绥对策想得很快,白天本来学生就要做各种农活,让他们去印刷坊还不用晒大太阳,再把工作时间定短一点,就不会有人抱怨了。
“不过他们都不及老匠工手艺熟练,”
戏志才遗憾道:“自从庄主下令做管事必须要识字开始,有些年轻人是卯足了劲儿读书,但匠人更喜欢靠自己的手艺过活,大多人宁愿卖力气也不肯去学习。”
燕绥了然:“觉得读书太难,自己不是那块料对吗?觉得读书也是子女的事情,对不?”
戏志才无奈道:“是啊,我劝说都没用。”
“这是畏学的心里,你劝说当然不好使,在他们眼里你从小读书就好,属于有天资的一类人。”
学霸自然不知学渣的苦,燕绥道:
“打个比方,比如我送奉孝的灯,志才想过要做出来同样的么?”
“那灯上技术和我们有云泥之别……”
戏志才话说到一半,就懂了燕绥的言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