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重归黄金年代TXT > 第八章 要求(第1页)

第八章 要求(第1页)

[]

“校长,今来我是想问问我父亲的事。”

宋援朝不想在上大学这件事上多说什么,转而提起了正题。

听宋援朝这么说,周校长先是一愣,接着重重点头:“这些其实学校已经在处理这些事了,我想宋老师的问题会有一个圆满的说法。”

周校长的话宋援朝并不意外,大约是宋援朝回到沪海的一年后,关于他父亲宋光增的事就得到了解决。

那时候,周校长还亲自登门来找过宋援朝,当着他的面宣布了这个消息,同时,还代表学校补了宋光增整整17个月的工资合计1o54元。

不过当年的宋援朝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因为父母去世的原因,对学校方面没什么好感,虽然那时候心里也知道这件事怪不到周校长身上,因为周校长自己都是当年的受害者,可年轻气盛的宋援朝依旧过不了自己心里的这道槛。

所以在收下周校长送来的补工资后,宋援朝也没和周校长多说什么,冷冰冰说了几句话后就起身送客。

宋援朝至此还记得当时周校长离开时候对自己欲言又止的表情,还有走出弄堂微弓着腰,有些落寞的身影,后来的漫长岁月中,宋援朝再也没和周校长打过交道,也再也没见过这位可敬的老人。

回想到当年的情景,宋援朝心里觉得自己很是对不起周校长,他红着眼眶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对周校长鞠了一躬,郑重道了声谢谢。

“孩子,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说什么谢谢,这样让我实在羞愧,是我没保护好你父亲。”

周校长双手扶住宋援朝的胳臂,双眼湿润。

“不!”

宋援朝摇摇头,诚恳道:“您没做错什么,而且当时的情况也不是您能控制的。现在您又为我爸做了这么多,作为他的儿子,也作为您曾今的学生,这声谢谢您当得起!”

周校长瞬间热泪盈眶,用力拍打了几下宋援朝的胳臂,一时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唏嘘了一番,宋援朝扶着心情激动的周校长坐了下来,过了会儿这才说出了今来的第二个来意。

当宋援朝告诉周校长,自己刚回来还没工作,因为父亲曾是学校的老师,学校是否可以按照顶替政策给自己一份工作的时候,周校长没想到宋援朝会提出这样的要求,顿时有些诧异。

“援朝,周伯伯刚才不是说了么?你有基础,好好补习几个月考大学是一条好出路,为什么偏偏要这么急着找工作呢?”

“校长,人总要生活的。”

宋援朝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无奈:“我父母都不在了,家里的亲戚也早就不来往,在西北这么多年也没攒下什么家底,回来后总得吃饭吧?没工作没工资我拿什么吃饭?”

“这……。”

周校长想了想开口道:“钱的问题周伯伯来帮你解决,你就安心在家好好复习……。”

“谢谢校长,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想来校长您比我更清楚,再说了,我在西北这八年干的是修球的活,老师教的那些东西早就忘差不多了,就算复习几个月突击考大学您能保证我能考得上?这条路是阳光大道固然没错,可虽然好,但对我来说却不保险。人脚踏实才是根本,不如先解决工作问题,没了后顾之忧再说其他也不迟。”

宋援朝诚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的话有条有理,一时间让周校长不知道怎么再劝。

宋援朝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周校长当然明白上大学的难度。

1977年底国家恢复高考,第一次恢复高考的报考人数达到了116o万人之巨,但这么多知青和年轻人真正能考上大学的又有几人?

正如宋援朝说的那样,许多人早就把书本全还给老师了,靠着短短几个月功夫突击,能成功的却是寥寥无几。

1978年,第二次高考同样如此,报名人数和最终录入的比例极其悬殊,而且按照这个趋势,接下来的几年里高考的竞争会越来越大,今年的高考必然和前两次不同,无论是考卷的难度和招生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此外,就是宋援朝说的关键,那就是他的生存问题。

宋援朝父母都已去世,他一个人在沪海没有依靠,吃喝拉撒的生存问题必须解决。

周校长诚然可以暂时帮他一把,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部分补贴宋援朝,但救急不救穷,这个道理做了一辈子老学究的周校长自然是明白的。

“可是,援朝……。”

周校长是个好人,更是一个好老师和好校长,但在这件事上一时间却不知道怎么再劝了。

他想了想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语重心长对宋援朝道:“再怎么样试试总是好的,如果能考进了大学,国家对大学生会有补贴,虽然钱不多生活却不成问题,等毕业后分配工作以后的路就好走了。再说,这不还有周伯伯在呢,这个你不用担心。”

“校长,我不是小孩子了,您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也非常感激,可我还是想靠自己。”

“你呀你,你小子怎么就这么犟呢?”

周校长见宋援朝一意孤行,不由得有些生气了:“你要找工作,可你想过没有,我们这可是学校啊!你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人难道能顶替你父亲来学校当老师不成?援朝,学校可不是企业,这老师不是随随便便人都能当的,如果你有能力做老师,为什么不去考大学呢?”

宋援朝笑笑,他早就知道周校长会这么说,在来前他已经想好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了。

“校长您多虑了,我可没想过自己能在学校里当老师。如果说是小学老师的话也许还没问题,可我们这是中学,凭我这肚子里的这点墨水当老师不是误人子弟么?”

“那你还……?”

宋援朝的话让周校长一愣,有些搞不明白宋援朝究竟是怎么想的了。

“校长,我记得我们学校有校办工厂吧?”

周校长顿时一愣,似乎有些明白过来宋援朝的打算了。

“教工也是学校编制,可教工不属于老师,不用给学生上课。如果可以的话,我想麻烦您帮忙在校办工厂安排一份工作。您放心,我没什么其他要求,只是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

校办工厂,这是时代的特色。

在八十年代之前,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办工厂,工厂属于学校所有,里面的职工少部分是教工编制,另外大部分是集体编制。

这种校办工厂规模不大,通常也没什么技术含量,许多都是和街道工厂差不多甚至还有不如。

许多校办工厂都是干的糊糊火柴盒,包装肥皂这类低级的手工活,在统购统销的时期,这样的工厂生存还没问题,可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和私人企业的蓬勃兴起,没有丝毫竞争力的校办工厂自然而然就被时代淘汰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