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爷子正在熬白粥,一听到儿子的声音,全家的人都停下了手头的事,围了过来。
连城日报生活版面,将近一半的位置都在说阮家小馆。
上面刊登的有阮家小馆的招牌,小黑板,除了一碗鲜肉小馄饨外,还有一张阮软跟孙红梅的照片,照片里俩人站在阮家小馆的招牌旁,带着一脸笑容,眼神坚定的看着镜头。
明明很恬静的两张面孔,却让那个大家感受到一股力量。
孙老爷子颤颤巍巍的戴上老花镜,最后干脆把报纸递给孙绍元,“念念,都讲了什么!”
“深秋街头显奇景,众人排队为哪般?
连城市五三路……不仅如此,在这么多的排队者当中,有一位特殊身份的人,连城市工商管理局局长,季远,据悉,他是阮家小馆的资深食客,从小馆前身还是早点摊时,就已经时常在这里用饭,在他的口中,阮家小馆是一个让人感觉很温暖的地方,不过他也有些遗憾,认为小馆场地太小,跟本记者一样,觉得排队需要太久时间……
另外,阮家小馆的老板,也受到了季远的大力夸赞,据说,阮家小馆的个体餐饮申请书,已被挂在工商局大厅内,成为各行各业申请营业执照的模板,谈到阮家小馆的老板时,季远说道,她是一个很有想法,很认真,敢想敢做的人,正是我们时代人都需要学习的精神……
无论是口水凉面、红油辣子、豆角焖面、鲜肉小笼包,亦或是让人想起就口舌生津的麻婆豆腐跟鲜到极致的小馄饨,阮家小馆都拿出了百分之百的诚心,小老板说过,食物能治愈一切。
让我们一起期待阮家小馆为大家呈上更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美食!”
孙绍元念着念着声音都有些哽咽,他念道工商局局长那里,非常庆幸自己上次为这位提供了极致周到的服务。
孙老爷子伸手接过了报纸,看着上面的照片,一连说了几个好字。
“红城,你下班回来时去玻璃厂买个镜框,咱们把这报纸装裱起来!”
孙红城特别高兴的应了,上班路上听到工友们讨论今早的报纸,不少人都谈到了阮家小馆。
他腰板挺的倍儿直,“你们怎么也在聊这个啊,我耳朵都听出茧了,这是我妹妹家的小饭馆。”
此话一出,他身边瞬间围满了人,有人拿报纸跟他比对。
“都说外甥像舅,她们还真是你妹妹跟外甥女啊!”
孙红城清了清嗓子,“那当然,如假包换!”
“红城哥,咱们都是自己人,我们去能不能抱你的名字,不排队啊,这么多人呢!”
“是呀,红城哥,你外甥女做饭真有这么好吃吗?回头我要去尝尝!”
孙红城摸了摸鼻子,“报我名字也没用,插队肯定不行,不过我提醒你们一句,要去赶紧去,趁早去,跟你们一样看到报纸慕名而去的人,只会多不会少!”
所有的人都一阵哀嚎,只有孙红城掏了掏耳朵,哼着小曲去工位上班。
怎么办,谁让这是他的外甥女。
外甥像舅,软软一定是随了他的优点。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o21-o9-o1oo:52:o7~2o21-o9-o121:29:3o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eyo1o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7章三更
报纸一经出,中午的时候,阮家小馆门前又排起了长队。
孙绍元被孙老爷子带着来帮忙,原本中午阮软要做麻婆豆腐的,可有将近一大半的人点名要吃报纸上的小馄饨。
阮软只好跟他们解释馄饨皮跟肉馅都是前一天要备货的,现在已经来不及去现买,毕竟今天是工作日,大家中午吃饭时间有限。
因而只有最早一批来的客人,还能吃上小馄饨,后面来的,只能点麻婆豆腐。
好在麻婆豆腐也被记者大力夸赞了,退而求其次,也不是不行。
等待的过程中,阮软给孙老爷子煮了碗小馄饨,孙老爷子想着外面那么多客人等着,想省下来给其他人吃,多卖一碗。
“外公,你尝尝,顺便给点意见。”
她是在开店,可也没有让人饿着肚子就开始工作的道理。
孙绍元则是更喜欢看起来就下饭的麻婆豆腐。
阮软给他同样做了一份,爷孙俩就搬了小板凳坐在厨房里吃,孙老爷子吹了吹热气,喝了一口汤,止不住的点头。
“丫头,这汤吊的好,汤汁清澈,没有骨头渣,小馄饨的精髓你算是拿捏到位了!”
阮软忙活着手里的动作,闻言笑了,“外公,你喜欢就好!”
堂内坐着的人都闻到了一股特别鲜美的高汤味,紧接着他们眼瞅着孙红梅端出几碗小馄饨。
没点到小馄饨的人,都快把碗盯穿了,可没办法,今天就是没了。
而点到小馄饨的人,各个都特别高兴,照着报纸上说的,先喝一口汤,感受一下什么叫做鲜。
大家都惊喜的抬头,指着这小馄饨说道:“跟报纸说的一模一样,太鲜了,我不会什么形容词,你们懂我的意思就行!”
一个这么说就算了,一群人都这么说,来晚的人别提有多难受了。
好在,没一会儿,从厨房里传来一股霸道的煸炒胡椒的气味,这个香味迅压制住了鲜美的高汤味,转而像一块密密麻麻的大网似的,把整个小馆笼罩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