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晓得你和爹是为我好,可我不能总住娘家吧。”
“这是自然,你爹跟关班头说好了,韩四那娃也说了,等他补上缺,做上官,就差人回来接你去做官太太。仔细想想,你死丫头真个享福的命,要把娘这辈子没享过的福全享了。”
琴儿也是个心气高的,虽然曾憧憬过做举人夫人,但那终究是憧憬。而且现实很残酷,任家瞧不上段家,她打心眼里不愿去给人做小妾,觉得婚事一样要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想到很快就能成为官太太,不禁笑道:“那他得快点补上缺。”
“我看韩四的面相就是个大富大贵的命,这个缺一定能补上。”
“补上当然好,只是巡检才九品,这官做得也太小了。”
“这跟吃饭一样,不能一口吃个胖子,等他补上缺做上官赚到钱再去捐个大官不就成了。他是个有志气的,你呢又是旺夫的命,他将来一定能做上大官,你一样能做上大官的夫人,说不定还能做上诰命夫人!”
……
韩秀峰去得快回来的也快,转眼间就同余有福一起来了,办第一件事:换帖纳彩!
照理说交换庚帖之后,男方要下求婚帖,而求婚帖应该托媒人送来,但一时半会间去哪找媒婆,并且接下来还有好几件事要办,段经承非常好说话,交换完庚帖就从余有福手里接过写有韩家三代名讳及与婚姻有关事宜的求婚帖,然后当着二人面写了一份允婚帖。
龙凤喜帖齐了,这是男方女方缔结姻缘的凭据!
韩秀峰乐得心花怒放,拜谢了一番又拉着余有福回去准备回奉的东西。
回奉之后送彩礼,送完茶礼踩花堂,捎午都顾不上吃就又过嫁妆,左一趟右一趟,忙得不亦乐乎,引来许多街坊邻居围观。
一天之内要把这么多事办完,在巴县城真是一件稀罕事。
一传十十传百,府衙段经承家二闺女要嫁给县衙以前的清书韩四的事很快就传到了神仙坊。
任禾正在书房里读道光三十年庚戍科探花许其光的“进士策”
,这张不晓得哪个书店刊印的“进士策”
是托人从成都府好不容易买来的,所以看得很仔细,读得很认真。
正读到妙处,弟弟任怨风风火火跑了进来,一进门就火急火燎地说:“哥,不好了,段吉庆那个老东西给脸不要脸,竟把他家二丫头许给了以前在县衙帮闲的一个小清书!”
“县衙书吏多了,你说的是哪个?”
任禾下意识问。
“韩四,大名叫啥我忘了,就是……就是那个帮人保歇的韩四。”
“有点印象,他好像是从乡下来的。”
“对对对,他有个叔,他叔大名我晓得,叫韩玉财,以前在道署当过差,后来跑到县衙去做户房经承,他就是他叔从老家带来的。”
琴儿的倩影再次浮现在脑海中,想到琴儿就要嫁给别人,任禾一阵心酸,放下“进士策”
喃喃地说:“段经承咋把琴儿许给那个小清书,他是不是在跟我置气。”
任怨一屁股坐到他对面,拍着书桌道:“哥,听街坊们说韩四现而今不做清书了,好像捐了个啥官。你再过两个月不是要去京城赶考吗,他一样要去京城,打算去京城补缺,要是这个缺能补上,他以后就是官了!”
“花银子捐的官,哈哈哈……”
“哥,你笑啥?”
“捐纳的官也算官!”
任禾深吸口气,站起身讥笑道:“歪门邪道,不是正途,别说他这缺没那么容易补上,就算能补上又能咋样。跳梁小丑而已,登不了大雅之堂!”
第六十一章不之客(一)
第一天换帖纳彩、回奉、送彩礼、踩花堂、过嫁妆,第二天一早迎娶!
王经承和关捕头昨晚吃宵夜时翻过历书,现今天婚丧嫁娶万事皆宜,真是择日不如撞日。
租的喜轿早早的到了,关捕头甚至不晓得从哪儿找来一匹滇马,一边让守在韩秀峰家的衙役们放鞭炮,一边催韩秀峰上马,然后又招呼吹鼓手们奏乐,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
几个年轻的衙役在前头开道,潘二换上衣服帮着牵马,韩家虽人丁兴旺却全在走马老家,最快也得明天傍晚才能到,所以大头也换上四娘连夜赶做好的衣裳一起去迎亲,锣鼓响起,鞭炮齐鸣,一群孩童追逐着要喜糖,好不热闹。
柱子是人见人厌的仵作,丧事离不开他,喜事不能往前凑,只能老老实实呆在韩秀峰的家同王经承、关捕头一起等,不过也用不着等太久。
这小院子本来就是段经承买的,之所以买是看离家近,吹鼓手们刚吹打了不大会儿,就听见段经承家迎接男方的鞭炮声。
“落轿!”
“劳烦老哥儿几个了,这是喜钱,一人一份儿。”
段经承站在门口先是让他家老三给吹鼓手和轿夫们喜钱,随即喊道:“志行,叫上你的小兄弟进来吃茶,天色尚早,吃完茶再走,不会耽误吉时。”
“谢岳父大人。”
韩秀峰急忙下马作揖。
“好好好,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穿上这身官服,越看越精神!”
女儿终于嫁了个官,段经承心情无比舒畅,一边招呼韩秀峰、潘二和大头等人进去吃茶,一边让他家老三给围在门口看热闹的街坊邻居喜糖。
早茶早准备妥当。
几碟平时难得一见的糕点,再就是一人一碗红枣,吃完红枣再上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