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民国人物传记蔡元培 > 第1页(第1页)

第1页(第1页)

  [名人传记]《民国人物传记》作者:郭德宏【完结】

  内容简介:

  《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胡适,这位以传教士自居的留学生,又是一位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批判精神、改革运动、调和文化、革命武器和解放作用,正像一个个关键词,在在反映出他的意愿——他想要改变祖国的现状,为中国再造文明。这,就是他的梦想。本书即是对1891-1929年间的胡适的解读。

  《重释蔡元培与北大》在人们的印象中,蔡元培作为北京大学校长是无法替代和复制的,也成为近代中国大学无法逾越的典范。本书并不单纯从思想史角度去解读蔡元培,而是从记忆史的视角,通过对蔡元培自身、北大师生与社会舆论等不同层面的考察,聚焦于辞职、退隐和纪念等关键性事件,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呈现北大校长蔡元培形象的动态变化过程。本书中,蔡元培并不是一位可以力挽狂澜的英雄,而是一位处处遭掣肘、进退两难的悲剧人物。他自担任北大校长之后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远远多于改变北大风貌的成就感,当世学界领袖之盛名得之不易,被后世奉为神明也定非其所愿。

  《陈独秀全传》本书作者唐宝林可称中国大6最权威的陈独秀研究专家,此书为他苦心孤诣三十年之成果。2o11年11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繁体字版,行两月后即获香港《亚洲周刊》“2o11年十大好书(非小说类)第二名”

,被媒体称为“颠覆之作”

。本书最大特点在于史料丰富,以珍贵秘档再现了陈独秀跌荡起伏、风云变幻的一生。本书作者唐宝林可称中国大6最权威的陈独秀研究专家,此书为他苦心孤诣三十年之成果。2o11年11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繁体字版,行两月后即获香港《亚洲周刊》“2o11年十大好书(非小说类)第二名”

,被媒体称为“颠覆之作”

。本书最大特点在于史料丰富,以珍贵秘档再现了陈独秀跌荡起伏、风云变幻的一生。

  《王明年谱》王明是党的历史上“左倾”

错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党的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作者研究王明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访问了许多王明的后人与友人。其中最为珍贵的资料当数王明的儿子提供的由王明夫人孟庆树整理的王明晚年的回忆录《陈绍禹——王明传记与回忆》,该资料从未公开表过,属于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在运用的过程中注意取舍,利用了其中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对于澄清许多历史问题具有一定作用。”

  序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对同时代读书人影响最大的有三位,分别是曾国藩(1811—1872)、梁启(1873—1929)和胡适(1891—1962)。能有幸写其中一人的传记,是非常荣幸的事。而其缘起,却非常偶然。

  一写作缘起

  那是1994年,我回母校四川大学任教不久,在一次向隗瀛涛老师请教时,得知他受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委托,正主编一套“强国之梦”

丛书。

  出版社方面,是想以这套丛书去争取获奖,希望主编和作者的层次能比别的通俗读物高一些。基于这样的设想,策划者先确定了十位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中青年作者,然后敦请隗老师担任主编。那时隗老师正主持着一个重点项目的研究,本无余力他顾。但出版社促请甚殷,而隗老师更多出于支持年轻人之意(相当一部分丛书的作者或直接出自隗老师门下,或长期追随请教,有些人或也盼望有书出版可有助于升等),终于同意出山。

  据我后来所知,出版社的立意是本着学术为现实服务的精神,想以这套书去争取“五个一工程”

奖,故定位为普及性的“通俗读物”

。策划者原计划在“强国之梦”

之后续出一套“强国之路”

丛书,以两套书来共同表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才能强国”

这一主题,以弘扬主旋律。据此设想,前一套书的撰写对象即“做梦”

者,而后者则为“走路”

者(以中共革命家为主)。前者包括一些不那么“先进”

的人物,借以凸显后来“走路”

者的高明。

  这一设想后来证明有些书生气,至少两套书没有一起推出,使策划者的想法未能清晰地表露出来。其后正因丛书包括了像胡适这样不“先进”

的人物,而又未对其做出有力的批判,引起一些社科奖评委的强烈反对,直接影响了全套书获任何奖的可能性。对此我个人负有直接的责任,因为胡适其人的“入选”

,就是我提议的。

  那时丛书似已“启动”

,隗老师把策划者拟定的十位研究对象告诉我,并征询我的看法。记得其中包括洪秀全,而没有曾国藩、梁启和胡适。我因少小失学,修养差而性鲁直,即冒昧提出:论历史作用,太平天国诚不可谓不大;但就对当时人的影响言,洪秀全恐怕还不如曾国藩(暂不论其“革命”

与“反动”

)。而近代最能影响其同时代人的,还有梁启和胡适,这几人最适合古人“知人”

以“论世”

的取径,应列入研究对象。

  我原不过顺便说说而已,没想到隗老师立刻予以鼓励,后来洪秀全与另一人果被删去,虽未曾加入曾国藩,却增添了梁启和胡适。隗老师知道我写过有关胡适的论文,即命我担任胡适一书的撰者。我虽读过与胡适相关的多数材料,却从无为其写传的思想准备,自然不敢受命。但隗老师以胡适的“尝试”

精神勉励我一试,并指出胡适列入这套书本由我提出,因此我也有“义务”

担任此书的写作。就这样,我成了该丛书作者队伍中唯一由隗老师“提名”

的作者(现在回想,原已约定的十位作者,有一两位或只能转写他书,是有些遗憾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