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脸红”
之后,就出题目让这小外乡佬开作文。胡适“勉强写了一百多字”
,老师看后,对学生说,“侬跟我来”
,径直将胡适带到第二班的教室。“我才知道我一天之中升了四班,居然做第二班的学生了。”
坐进教室,还禁不住在那里“欢喜”
。[44]
“我的机会来了”
是传神之语。那里面蕴涵的等待和准备,已是呼之欲出。观胡适对此事叙述之遣词用句,前面处处流露出一种压抑已久的心态,后面虽然以婉词出之,可以想见其写作时仍不免“面有得色”
的意态。一日而跳四班,是胡适一生第一次享受“飞上枝头变凤凰”
的佳境,而且是在一度“沦落”
之后,想必有一种格士塔式(gesta1t)的升华感。那种扬眉吐气的情形,真是历久弥。故差不多三十年之后,胡适还清楚地记得他在梅溪学堂翻身的日子,是入学后的“第四十二天”
。而且特意用彼时他还不甚熟练的上海口语记下了“先生脸红”
之后师弟子间的那一段对话,确是胡适不多见的生动文字。
可是欢喜尚未完,愁云已至。第二班正上作文课,一个题目是“经义”
,胡适根本不知是怎么回事;另一题是作“论说”
:“论日本之所由强”
,他也不知该“从哪里说起”
。这下轮到胡适脸红了,此时才有些后悔不该“驳正”
先生之错,也颇怪那先生“不应该把我升的这么高,这么快”
。若非家中出事,遣人来将他唤回,胡适真不知道怎么下台。得此机会,赶快抄下题目,“逃出课堂”
。原来胡适的三哥病危,几小时后即死在小弟胡适怀抱之中。赶来奔丧的二哥也将胡适解脱出困境。二哥那时是胡家最谙学者,他检出一大篮子“书”
给胡适参考,里面有《明治维三十年史》,而主要是“梁启先生一派人的著述”
。看了这些书,胡适就凑出了他的论说,不久也学会了做“经义”
而升入了头一班。[45]
从读古书和旧小说到接触《民丛报》一类“梁启先生一派人的著述”
,李敖先生以为是胡适“一生中的重要转捩”
,[46]信然。胡适因此而“经过了思想上的一种激烈变动”
,不久就“自命为‘人物’了”
;再不久,更进而成了“传钞《革命军》的少年”
,走向激进之途。人物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与旧事物划清界限。胡适本已成梅溪学堂的佼佼者,却因拒绝应官厅的考试,很快离开梅溪学堂,旋因二哥的关系而进入更加有名的私立澄衷学堂。[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