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晏拱手道:“还请军师与二位将军入帐一观。”
三人随詹晏、陈凤一同来到军帐,凑到地图前方。
“三位请看。”
詹晏伸手先后指向夷陵北部两座山头,“6逊与其麾下谢旌分兵屯于此二山。”
随后他又指向东侧一座山头:“太子与关将军大军屯于此山。”
陈凤补充道:“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率本部人马来援,与秭归大族文布、邓凯招募的夷兵皆屯于大路,阻挡6逊南攻夷陵。”
诸葛亮捻须细细观察地图,随后双目一亮:「太子与云长占据东侧此山,扼守6逊东渡沮水之路……若其只欲击退6逊,当走南侧山道与夷陵守军合兵一处为宜,粮草、退路皆优于此时。
「此举却是生怕6逊退走的阵势,欲歼敌于野。想必定是算准我益州援兵将至,方敢如此作为。」
“呵呵呵……”
诸葛亮羽扇轻摇,显得十分欣喜。
若论歼敌之气魄,水淹七军的云长亦雄。
但能算准益州援兵的时间,却必是太子。
加上先前独领亲军堵吕蒙大军于江陵的作为……诸葛亮此时有种莫大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与自己一展平生所学时并不相同,却更加自豪。
有些同僚为他花去大量时间教授太子而惋惜,但他却从无那般感觉,反而乐在其中。
“军师,你笑什么?”
张飞忙问,“可是想到破敌之策?”
“破敌之策?非也非也。”
诸葛亮笑的更开心了,“那6逊将成瓮中之鳖,何须什么计策?我等只需请君入瓮便可。”
“怎个请法?”
若是身边没有智谋之士,张三爷往往智计过人。不过军中若有似卧龙凤雏、法正等谋士,他便不愿多花心思了。
诸葛亮笑对张飞道:“三将军可是愿听亮调遣?”
“若能歼敌,有何不可。”
“好。”
诸葛亮严肃道,“三将军请亲领一万五千兵马,大张旗鼓与夷兵守军汇合,只管派遣军士轮流于6逊所在山下分昼夜击鼓喊杀,若山上大军有异动,便立即撤回。”
张飞虽然恨不得现在就杀上山去砍死6逊,但多年下来还是信得过诸葛军师:“好,就依军师。”
“亮当自领五千精锐,行小路绕至西侧,伺机而动。”
见诸葛亮半天没提自己,赵云绷不住了:“军师,那我呢?”
“呵呵,子龙莫急,你领万人,却当另有妙用。”
此计非二军配合无间,战略目的一致方可。
然而有6逊率军卡在中间,派信使前去极有可能被截获,风险太高。
但诸葛亮仍显得十分自信,有太子在云长军中,定能明白他的用意。
并非云长智计不及,而是他相信与刘禅之间多年教授、共同讨论的默契。
……
“关将军!太子!援兵来了,援兵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