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好,思路清,应该在两委会议上提出,我支持你。”
林建国说。
在两委扩大会议上袁崇灿提出关闭动植物园,经过党群们讨论后决定关闭动植物园,把鸡冠岭这一片划为农业科技示范园。
农业示范园也可称农业示范区,在我国农业示范园多为科技示范园,是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展具有示范与推动作用。
我国有些农业示范园在未进行充分科学论证的情况下,效仿他人,花费大量资金引进国外成套的设备、工艺和管理系统,结果引进的高档设施与当地条件不相匹配。出现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园区建设前期缺乏科学、务实的规划思想和指导原则,没能从本质内容上深入思考,功能定位不够准确、展目标含糊不清,多部门介入、盲目上马,导致“盆景效应”
、“形象工程”
等重政绩轻实效的不良现象频繁出现,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浪费。
部分园区受上级政府的干预过多、运作效率低,未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化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而且在其展期间,常常只求短期掠夺式的经济效益造成生态资源浪费,不能实现园区可持续展的总体目标。
园区展中存在“只进不出”
、“重建设、轻管理”
的现象,不但起不到示范推广作用,没有经济效益,反而成为当地负担。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对园区的宏观管理方面的滞后,比如项目建设中缺乏监督,建成后缺乏管理和跟踪评价。而园区建设的标准、指标等缺乏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多种滞后因素的存在,制约着园区规范化展。
由于农业基础投入过小,园区的投资效益偏低,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后续展能力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且园区建设基本上是由企业自筹开建设,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介入很少,部分资金到位不够理想,投融资渠道不畅,项目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规范化管理和有序展的区域格局,导致园区建设进展缓慢。
建设措施一是着力展优势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立足挥区域优势,大力展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要突出主体产业,综合性产业园区明确一个适合当地的主体产业,专业性园区要形成鲜明特色。园区要达到一定规模,实行连片开建设,挥规模效益。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道路交通畅通,水、电、通信等配套。充分运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先进养殖设施等先进设施,提高园区产业展水平。园区要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领本地现代农业展。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建立与产业展相适应的种子种苗中心。
园区建设要实行政企分开,政府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挥园区载体优势,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逐步做大做强。要突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依托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组建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园区及其周边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挥园区技术优势,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创建,打造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展的知名品牌,积极推动园区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定认证。
园区建设要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在建设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有条件的可以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切实提高园区农业产业化水平。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销售工作,加强与农产品批市场、物流企业的衔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
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和资源整合,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快展。大力培育园区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展。强化对入园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的指导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面掌握园区建设有关情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加强典型宣传推广,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农业示范园相对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契合人们在乡村休闲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其进行休闲提升就是倡导将“农业”
与“旅游业”
相结合,强化观光休闲功能,使农业示范园向休闲农业展,即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旅游休闲开,并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形成集科普、生产、销售、加工、观赏、娱乐、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
农业示范园休闲提升就是由旅游的观光、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消费带动农业景观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田园环境改善,并由此形成示范区生产、生活(休闲)与生态三位一体功能的园区综合展模式。
园区农业生物资源与气候、水文、土壤、地貌等景观要素相组合,构筑了园区内独具观赏性的种植业景观,并且受多样自然环境及不同耕作习俗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农业景观。
多数农业示范园都建设在乡村或城乡结合部,沿园区周边或者具有原始的自然村落,或者沿河、沿山、环景区周边展。园区综合了植被、村庄、房屋、人家等乡村田园生活环境。
示范园园区一般都具有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资源或特色经济作物,是绿色产品、经济作物生产的“仓库”
。
农业示范园的禀赋条件为休闲展注入了全新的消费空间:园区农业景观、环境、农产品吸引游客,从而实现观光、住宿、购物、餐饮消费。农业示范园区休闲提升手段有:
1、主题提升。主题提升就是强化示范园的农业景观的印象,或强化园区的观光休闲功能。前者如各种类型的观光采摘园,如茶园、果园、蔬菜园等;后者有观赏型、品尝型、购物型、娱乐型、购物型、疗养型等观光农业园。
2、空间提升。空间提升要求跳出示范园的区域范围而考虑示范区的建设展。除了示范园核心的种植园区外,需要考虑示范园的周边辐射区范围。如周边的乡村聚落可考虑延伸展乡村风情区,展民宿、餐饮和农家乐等休闲活动;沿路、沿河、沿山、环景区的周边区域可延伸展休闲度假板块等。
3、活动提升。农业示范园的活动提升包括两类活动,一类是休闲项目活动,一类是乡村节庆活动。休闲项目活动是示范园除生产活动以外的各种游憩活动的设计,如观光活动、体验活动、科普教育活动、度假活动、养生疗养活动,以及各种主题活动如dIy活动中心、乡村俱乐部等;乡村节庆活动要在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征与传统节日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节庆活动,突出地方特色。
4、景观提升。景观提升就是在强调示范园以农业生产功能为主的同时,通过园林造景手法,使示范园区观赏效果、景观特性大大加强,营造一个完善的、自然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游览空间,保证示范园区景观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完整,从而以园林景观感染人、愉悦人。
——摘自百度百科《农业示范园》
鸡冠岭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卧牛岭东路中段路西,是省内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基地之一。
示范园占地3oo亩,建设连栋温室大棚4座,45亩;双拱节能日光温室7座,27亩;并建设有组培楼、科研培训楼等设施。棚内设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光、温、湿均采用电控装置;蔬菜、花卉种植采用无土栽培,施肥灌溉采用滴灌技术,电脑自动控制;采用基质、水培等多种栽培方法。先进的设施,先进的种植技术,可领略到现代农业全新展模式。
同时,生产的瓜果蔬菜,堪称绿色食品,备受游客的青睐。园区现已成为科研、教学、实习、培训、推广、旅游的基地,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
已有一批教授、专家进园开展科研、教学、生产活动,并引进了一批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成果,现代农业的展示功能已经凸现,旅游参观者络绎不绝。已接待国内外游客二十多万人次,国家及省上领导多次来园视察,都给予了很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