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朱厚照走进房间,唐伯虎也对两个太监拱手道“谷公公,刘公公。”
“唐大人,我们都是东宫的属官还望将来能够守望相助。”
谷大用抢先刘瑾一步开口道。
“咱家跟东厂的人还有些联系,若是唐大人有什么想帮忙的可以给咱家。”
刘瑾也上前道。
看着两饶笑容,唐伯虎知道这两个家伙可以结交但是不能深交。
“两位公公客气了。”
唐伯虎道“在下不过是一个的东宫伴读书童,位薄言轻。”
“哪能啊。”
谷大用着“都唐大人是当今皇上身边的红人。”
“客气客气,在下不过明了几样东西,做了几诗,运气好一些罢了。”
唐伯虎客气地回避眼前两个太监的恭维。
“你们还在等什么?”
朱厚照在宫女的帮助下已经换好了衣服,“你们几个也赶紧去换衣服!我们总不能穿成这样去找乐子吧。”
“太子殿下的是!”
刘瑾与谷大用急忙赶着去换衣服。
“孤带你去个地方,那里可热闹了。”
朱厚照对唐伯虎道。
文华台,位于京城的中心,这是京城里黄金地段中最具盛名的一座建筑。
这年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大明的文官系统是历代帝王皇朝中最完备的。
独树一帜的内阁制度,让帝王把制衡二字演绎的非常完美。
而文官体系的强大也造就了读书人这个群体的壮大。
相比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现况唐伯虎很反感,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的开拓更重要。
即便是做为一个书生也要明白德智体美全面的展也是很重要的。
唐伯虎走在朱厚照的身边,身后跟着几个太监与侍卫,排场很足,大家都穿着便衣。
朱厚照带着一顶帽子,帽子前还挂着一颗红球,随着一走一动红球也跟着摇晃,这是明朝武饶打扮,唐伯虎心中思量着看来这个朱厚照还是很喜欢武的,这一点从时候就开始了。
几人来到文华台,这是一座很有意思的酒肆,出入的都是少年书生,还有一些墨客女子,文骚是这里的主题!这座文华台保留这样的传统已经很多年了,比如有些书生在这里写下了什么妙笔文章,或者画出了几幅好画,都会被这里留下来被更多的人所知。
一走进文华台便是铺面而来的墨香与酒香,有人在高声对词!也有在书写文章,有人在喝酒,有人在喝彩。
唐伯虎与朱厚照几人穿着平民打扮坐在文华台的一脚。
“这文华台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最热闹的。”
朱厚照看着满座的酒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