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中年男人指着相片墙问道,相片墙上是冯老师和家人朋友同事学生的合影,最显眼的就是几张和汪春兰的合影。
冯老师点点头“对,就是她。”
当年汪春兰被李梦瑶从外交部扫出门,冯老师并不知道。后来他知道了,急急忙忙去找了几个老熟人,不过汪春兰拒绝回去。
这让冯老师生气郁闷了一段时间,之后看她的事业做的风生水起扶摇直上,才松了心中那一口郁闷之气。
明明才华横溢,会多国语言,是做外交的人才,却遭遇小人,半途而废,和他当年一样。
还好社会环境更宽松了,他这徒弟不止语言有天赋,服装设计和做生意一样有。
这些年他穿的很多衣服都是他这个徒弟设计的。
可能干外交的看不上做衣服的,不过各行各业做到顶点都是受人瞩目的。
现在他徒弟就是他们华国服装界的风向标,这同样让他骄傲自豪。
他的学生很多,汪春兰是最特殊的一个,也是最让他牵挂的一个。
红卷拉着汪春兰让人帮忙合了好几张照片,才心满意足地对汪春兰说了声谢谢。
“你皮肤怎么保养的?”
有其他女人过来,羡慕地看着汪春兰如刚剥好的鸡蛋白一样的皮肤问道。
“经常补水,一个星期去一趟美容院。”
汪春兰如实回答。
女人的话题离不开服装和护肤,本来想和冯老师拉家常的汪春兰被女人包围着问东问西,还加拍照。
中午吃过饭,汪春兰又去了京大史老师的家里坐了坐,和老师聊了聊最近的工作学习还有身体方面的状况。
汪春兰每年都会看望老师一两次,每个节礼都会备上,她没空就让秘书安排人送过去。
苏红军有时间是也会和她一起来,今年他和孩子们参加了公司举办的第一期冬令营活动,到明天才能回来。
到了晚上还有在京同学的聚会。
每次聚会汪春兰和苏红军都会接到邀请,如果她在京城过年就会参加,如果在虹港和老家就打电话说明一下情况。
而且虹港那边有苏红军的大学同学聚会,老家还有高中同学聚会。
随着电话的普及,联系越来越方便,聚会的形式也五花八门。
无论在哪过年,都是忙碌的一种状态,甚至比平时还要忙。
在京城是朋友同学多,在虹港是合作伙伴多,在老家是亲戚多。
回老家,她的侄子侄女们的事业婚姻;亲戚家孩子的学业事业婚姻;朋友孩子的学业这些似乎都需要她拿主意。
哪怕很小的一件事情,比如结婚要不要女方的姨家送亲,这样的问题还拿来问她,这让汪春兰有些哭笑不得。
如果想要确认的事情得到她的认可,就好像获得很大的荣誉一样。
曾经汪春兰向苏红军半真半假地抱怨“他们这是拿我当算命先生了吗?”
虽然如此,汪春兰也挺高兴和小辈们交流,也督促他们多学习,和自己对象处好感情,有问题要及时沟通,互相换位思考。
苏父苏母接到了京城,今年他们都留在这边过年,这些年他们熟悉了在四个地方轮换过年,感觉挺有意思,有新鲜,有怀旧,有热闹。
去年所有人去了美丽国,因为伊莉丝不顾高龄生了四胎,这让苏红军都感到惊讶,他弟弟两口子是嫌孩子还没看够吗?
汪春兰回到云间别墅,这里也是他们自己开的,目前是京城房价最贵安保最好环境最好的小区。一开盘就被抢购一空,很多想买的只能等第三期,因为第二期也已经预售完了。
四合院虽好,停车不方便,安保也不行,只能按自己的心意打造一个安全的地方。
这里有最先进的监控识别系统,有二十四小时巡逻小队,就连打扫卫生的保洁人员都是经过严格上岗训练了的,就是为了保证业主们的安全。
进了家门,汪春兰看着苏母在客厅里抱着欢欢看电视,欢欢是一只白色的哈巴狗,也是苏母的心头好,走到哪带到哪。
“妈,我回来了,爸呢。”
“你爸在花房看花呢,这个点了还不去睡觉,就捣鼓他那些花。”
“爸以前就爱花,现在有时间了,养养花对身体还好。”
“哼,对他身体是好,对我可不好,一盆花花了两万块钱!都被他气死了,好日子才过了几年,就敢花钱这么大手大脚。”
苏母抱着狗一脸的不高兴,对她来说花两万块钱买盆花就和把钱扔了一样让她心疼。
“妈,你先别生气,我去看看爸爸那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