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分数线的划分大概是江仲秋所在的青水市实验中学的特色,青实虽然比不上全省有名的那几所学校,但教学质量也还不错。
一个年级两千多人,每年约有四百多人可以上985高校,优线由此而来。
在a省优质生源被几所级中学和百年名校长期垄断的情况下,青实出来的能上清北的人很少,但也能保证每年至少三个以上。
学校历史上考得最好的学生,高考理科裸分全省第二,同年文理科常规考生、参加自主招生的和艺体生加一起,总共出了八个清北。
虽然远比不得那些全国的名校,但对于当时成立不过七年的青实来说,着实是不容易。
那年是青实扬眉吐气,普校同庆的一年。
那时国家对烟花的管控还不严格,出成绩那天,青实连着放了三天的烟花。
结果乐极生悲,学校被周围居民投诉扰民,罚了五万。
校领导其实怀疑是对面学校举报的,嫉妒青实那年的成绩远他们,但奈何没证据,只好交了罚款,不了了之。
这是五年前的事了,此后青实再没有如此辉煌的成绩。
只是那位在这所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生源和师资力量也远比不过省名校的私立学校中,凭自己的努力打破省前一百几乎被几所学校垄断的传统,裸分排名省第二的青实之光,至今被青实的老师挂在口中,津津乐道。
听说去年大四的时候拿到了好几所全球Top名校的offer,最终选择了哈佛,继续着青实之光的传奇。
“你们是没见过那位同学啊,又聪明又努力,我当年教她的时候。。。。。。”
这几乎成了学校老教师的口头禅,江仲秋高一进校,听见不下五位老师这么说过。
她表示有点怀疑,这位传奇励志的学姐,总不能被全校老师都教过吧?
学姐的照片至今贴在学校荣誉榜上,供学弟学妹们“瞻仰”
,去年学校得知这位学姐的最新动向后,与时俱进地更新了介绍:
“柏立寒,2o14级1班学生,在14年的高考中,以697分(裸分)的好成绩勇夺全省理科第二,最终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
2o18年,柏立寒同学被哈佛大学录取,继续深造。”
江仲秋刚进校的时候,有次无聊把光荣榜看了一遍,现这位学姐不仅成绩优异,而且长相也很出挑,白净秀气,证件照都挡不住的扑面而来的书卷气,笑起来有个浅浅的梨涡,眼睛大而有神。
有没有搞错,貌美还学霸,叫其他普通人怎么活。
江仲秋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打起精神认真学了一个月,终于在那次月考中突破了一两百名的瓶颈,摸进了前五十。
然后就松懈了。
江仲秋也清楚自己的实力与水平,能上清北的要么特别聪明,要么特别努力,但更多的是又聪明又努力的,她自知这两样自己都没有,也就不去追求。
虽然高二了,但她其实还很迷茫,没有理想大学和想上的专业,唯一的目标是考到外省。
江仲秋想考去北方,她爷爷是北方人,十几岁时不顾家里人的反对,一个人跑到南方小城清水市,不久和当地一姑娘结婚,生下她爸江宇,安家立业后,就再没回过北方老家。
亲眼看看雪,大概是每个自小在南方长大的人的愿望。
江仲秋也不能免俗,打小在电视上看到北方下雪的报道时就移不开眼。
北方吸引着她,不仅是雪,更向往北方那种广袤和辽远的沧桑感。
当然这形容可能不准确,因为她也是从纪录片和影视剧中窥得一二的。
江仲秋也不知道自己去了会不会后悔,会不会失望,但总归还是想亲自去看看的。
可惜因为家庭原因,至今没出过省,更别说去北方看实实在在的雪了。
思维又跑偏,待江仲秋开始在心里描绘北方的模样,幻想自己在大草原上纵马驰骋,在冰天雪地里触碰脆弱又美好的雪花时,一阵吵闹声将她拉了回来。
领新书的同学回来了。
班长点了十几个女同学来拆包裹,分书籍。
江仲秋和柳知许坐在角落,天高皇帝远,完美避开班长的召唤。
理直气壮地享受着其他同学的服务,江仲秋接过一本本从前面传来的新书,写上自己的姓名班级。毣趣閱
不写不行,她从前就是不写名字,结果有次书落在别班了,见到过那本书的人说因为没写名字便放在走廊的扶手上。
一周了都没人来领,每天风吹日晒的,终于在一个狂风呼啸的日子里被吹翻了。
幸而没砸到人。
江仲秋:“。。。。。。”
她是真的忘了那本书,还是这天老师突然要用课本她才现书不见了。
算了,幸好她的笔记一般记在笔记本里,课本上多是些勾画。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江仲秋回去后立马把自己所有书和本子都老老实实地写上了姓名班级。
一连十几本书写下来,江仲秋的字愈潦草,写最后一本练习册时,字差点就原地起飞了。
下课铃正好响起,早按捺不住的同学呼朋唤友,蜂拥而出,想去操场打篮球的、跑步的、去小卖部买夜宵吃的,和单纯想回宿舍的混在一块儿,彼此的第一目标都是先冲下楼。
柳知许写得认真,此时还有三四本没写,江仲秋收拾好东西,抱着书包,左手支在桌子上,撑着脑袋看柳知许。
那视线太过明目张胆,柳知许被盯得紧张,加快了写字的度,恐让对方久等。
不曾想忙中出乱,拿书的时候把桌子上的水杯碰倒了,正巧掉在二人座位中间。
柳知许耳尖微烫,正倾身准备捡起来的时候,江仲秋已经率先弯下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