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我在北大学考古类似文 > 第277章 谁入地狱元君庙仰韶墓地(第3页)

第277章 谁入地狱元君庙仰韶墓地(第3页)

苏亦也只是好奇的翻一翻,他不研究满洲史,也不做文献研究,就是过来找伪满时期的相关史料而已。

满铁的调查报告,算是一种,却也不是他需要的城市规划以及建筑相关史料。

倒是找到一本《伪满时期东北经济统计(1931—1945)》,奈何他不是研究经济的,似乎这个年代,国内的学者很少有研究伪满时期的建筑论着。

除了一些原始资料,没法子,苏亦只好找曰本学者的。

还别说,真找到了。

例如曰本的建筑史学家家村田治郎1944出版的《满洲的史迹》,还有当年的《满洲建筑杂志》,在这本杂志里面,找到了大量苏亦需要的资料。这玩意,不是在吉大的图书馆,要回北大,估计还真找不到。

于是,这一天上午,苏亦就一直泡在图书馆里面。

也只能是一个上午,下午还有事。

因为研讨会下午结束,大家需要集体照相,苏亦不能缺席。

他也只是早上研讨会的时候,偷偷跑出来,因为研讨会最后两天,学术报告逐渐减少,开始固定古文字研究学会的各种章程以及理事会长的选举。

这种事情跟他没啥关系。

第一届会长,肯定是于省吾先生。

至于理事也都是各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跟他这种小辈没啥关系,但下午的闭幕式,他肯定是不能缺席的。

怎么说,他还要客串会议摄影师呢。

闭幕式结束,大家在南湖宾馆主楼外面拍合照。

合作是专门的工作拍摄,不需要苏亦客串,但他也没有闲着,主办方还安排大家去参观吉大校园,校长都亲自过来接待大家,苏亦又来活了,他是随行摄影师,而吴镇武则变成他的摄影助手。

忙活了一个下午,到晚上,则有一个晚宴,跟后世的冷餐宴不一样,就是食堂聚餐。此外,吉大这边还在大礼堂鸣放宫举办联欢会,师生们在上面载歌载舞。

至此,整个研讨会圆满落幕。

苏亦也很荣幸地成为中国古文字研究学会第一届的创会会员,他也是有组织的人了。

就算如此,苏亦他们也没有立即返回北大,因为他们一行,还需要在吉大考古专业做一场学术报告。

不仅邹恒、高铭两位先生需要参与,他也不例外。

谁让吉大考古专业的创始者张忠培先生是北大自己人呢。

他跟高铭先生,还有之前做周原报告的徐锡台先生是北大同班同学。

又跟俞伟朝先生一样,都是苏秉琦先生的研究生,一毕业,就被分配到吉大,不然,估计也要留校北大。

作为考古学界的大佬,日后的故宫博物院院长,苏亦听过张先生太多的传闻。

只不过他一直有个疑惑,就是为什么张先生当初副博士毕业,既不留校北大又不去考古所,却被分配来吉大?

这是什么原因?

最大的原因,还是组织分配。

然而,组织分配也是领导决策的。

这一次过来长春,苏亦才从高铭先生的口中得知,张先生之所以被分配到吉大,也跟他的研究方向有关。

他当初在北大师从苏秉琦先生,研究新石器时期考古,同时,他也为林耀华讲授“原始社会史与少数民族志”

做过助教。

因此,后世提及张先生的师从,总会提及苏秉琦、林耀华两位先生。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被分配到吉林大学历史系的原因之一。

张先生跟高铭先生是同班同学,跟俞先生又是同为苏门师兄弟,跟邹恒先生也不陌生,他之前在北大读书的时候还参与了邹先生主讲的“商周考古”

部分内容的讲授和《商周考古》部分章节的编写。

这些年,为了创办吉大考古专业,他也没少跑北大。跟北大诸位师长的关系,非同一般。

苏亦第一次在南湖宾馆,见到这位老学长的时候,满是感慨。

前世,他研究考古学术史的时候,这位先生的可以说是绕不开的重点人物,尤其是关于他关于方法论以及学术史上的成就“两学三论,三个时代的中国考古学展定位。”

也对苏亦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就这样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就算他这一年多来,见过不少师长,见过不少前世只能在文章着作里面提及的老前辈,这一次,再次见到张先生,他依旧感慨不已,能够跟这些先生们生活在同一个年代,真好。

因此,对于张先生,他天然就有一种亲近感。

没有错,作为吉大考古专业的负责人,张先生也是这一次古文字成立大会的起人之一,早在他们到南湖宾馆的第一天,就见到对方。

不过当时熟人太多,苏亦只是小透明,张先生也只是简单跟他一下招呼,并没有私下接触的机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