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明空心字怎么写图片 > 认知世界的真相(第1页)

认知世界的真相(第1页)

有,可感知的,名为“有”

无,不可感知的,名为“无”

当事物从不可感知变为可感知时,名为“生”

当事物从可感知变为不可感知时,名为“灭”

感知的主体,名为“心”

,亦名为“能知”

感知的客体,名为“物”

,亦名为“所知”

而世界,就是“心”

与“心”

所感知的“物”

的总和。

对每一个人来说,世界就是他她所感知的对象的总和。

不同的人所感知到的世界并不相同,世界是什么样的,取决于感知世界的心。

除了心所感知到的世界,没有其他的世界,或者说,讨论心所感知到的世界之外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

在心可感知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有”

,也没有绝对的“无”

,一切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变化,即意味着,有些因素在“生”

,有些因素在“灭”

,有些因素在聚,有些因素在散。

在心所感知的世界里,没有永恒。

一切可被感知的事物,有生即有灭,有聚即有散。在生之后灭之前,似乎真实无伪地存在,在生之前灭之后,又了无痕迹,找不到任何一丝一毫的实质。

包括可被感知的人的身体、感受、思想、情绪、情感、意识等,均是如此。

既然在心所感知的范围内找不到永恒,那么作为感知主体的“心”

呢?

“心”

是什么?

心是感知的主体。

心,从何而来?

如果说心是主体,就不能问心从何而来。

先,心作为感知的主体,一定不是其所感知的任何一种客体对象。

如果心是其感知的某种客体对象,心就不再是主体。

或者说,如果心是客体对象,那么世界就是客体对象对客体对象自身的认知,这等同于说,世界是主体对主体自身的认知。当主客一体时,主客之分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世界是自身对自身的认知,则意味着,你感知到的所有一切,其实都只是你自己。

如果心不是客体对象,那么也不可能来自于客体对象。

心是主体,代表它没有来去。

心所感知到的世界时刻在变化,有“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