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无错 > 第84章 置换大屋(第2页)

第84章 置换大屋(第2页)

谢老秀才便不愿再“有求于人”

。向溧水县中告假之后,谢老秀才只带上妻子6氏与家人,踏上旅途。

谢老秀才虽然做了多年资深秀才,不能说是孤陋寡闻。但是最远却也只是去南京城。因此二老一路颇花费了不少时日,终于到达。

谢凡迎到祖父祖母,便先将二老暂且安置在金陵会馆中。然后马不停蹄去寻那张姓牙人,求租一间大些宅子。

只是谢老秀才夫妇却有些委屈,老人想着,好不容易到了北京城,孙子也早买了房。怎么还给我们两个老的租房子住?

谢凡十分能理解二老有如此心情。于是待祖父祖母休息了一日,便雇了一顶小轿子6氏坐着,将谢家众人带至孝顺胡同四合院中。

这四合院又老、又破、又小,连谢家在溧水乡下老宅子都万万不如。更何况,在谢凡中进士之后,谢家早已将老宅子整修一新。

谢凡写信回家,历来与多数人一样,报喜不报忧。只说选馆做了庶吉士,留馆授了翰林馆,得了座师高大人青睐,亲赐表字等等。

二老心中便自然而然想着,宝贝孙子十分出息,在北京城里过得安逸体面。

谁知谢凡就住在这样“老破小”

里面。直把谢老秀才夫妇看得唉声叹气。6氏更是心疼宝贝孙子,以至于红了眼圈。

6氏抹着眼泪,望着谢凡,连声说:“真是苦了乖孙,没想到乖孙在北京城里日子过得如此艰难。”

谢老秀才叹气之余,更是感叹:“北京城里,价值三百多两银子的宅子,便是这样?”

北京城内城房价,比之金陵城中,秦淮河畔,天下最为繁华富庶之地也不逞多让了。

二老心疼孙子之余,倒也忽然理解,谢凡为何对于娶妻成亲一直推三阻四。这样寒酸逼仄房舍,怎么用来娶妻成亲?不光对不起新娘子,更是落了谢家面子。

谢凡在这小四合院中已经住了三四年,起初也觉寒酸逼仄。此时住惯了,倒也不觉得十分难受。而且尤厨子事先收拾过院子,谢凡觉得已比平日整齐体面了许多。

见祖父祖母如此伤感,连忙请二老请进屋内坐下。

这屋里,福顺与顾三郎也提前整理过。将杂物、书稿等等都妥善收了起来。可谢老秀才与6氏见房间窄小不说,屋里一件像样家具摆设也无。面上忧伤之色更浓。

谢凡心中暗自忧愁:“只是看了我住的宅子,祖父祖母就已经如此难受了。等下要说高大人妻子李淑人没了。婚事要么等三年,要么告吹。二老不知有多难过。”

但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总是要说的。谢凡还是鼓起勇气说出实情,又说高大人知道谢凡为家中独子,不愿耽误谢凡并不强求。

果然二老又是一阵沉默,谢凡心想:“难道祖父祖母还是想同高家结亲?那我倒是可以等三年。”

谁知二老先温言安慰谢凡。又说高大人通情达理,所言有理。谢凡婚事万万不能再耽误了。

谢凡心中感叹:“果然在这个时代,文人都是同一套思路。

除去忠君体国与江山社稷,传宗接代和开枝散叶便是头等大事。等国丧结束了,我恐怕就不得不结婚了。”

当下也不再多言,只垂说:“听凭祖父祖母安排。”

谁知谢老秀才却未曾先说婚事。而是招呼来兴,从随身行李中,拿出了一包银子。交予谢凡,嘱咐他早早买个宽敞些宅院。

谢凡见那银两莫约有一百多两,十分诧异。忙问谢老秀才与6氏,是从何而来?又想起三年前,家中曾送来三百两银子。又是从何而来?

只见谢老秀才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茶水,方才说出其中原委:

三年前谢凡中式消息传回溧水,谢家老宅连日里皆是宾客盈门。又有送礼道贺,又有投献土地,还有官府嘉奖。那三百两银子便是如此得来。

只是天下没有白得的好处。过了两年,找谢家连宗的人家里,便有一个子弟犯了人命官司。

想到本族还有进士,又做了京官。便寻到谢老秀才家。想通过谢凡这一招牌,请托疏通关节。

谢老秀才一向清高正经,有时候甚至显得迂腐。人品德行向来端正,也十分坚持原则。这等伤天害理之事,自然一口拒绝,甚至都没有告诉谢凡。

只是此后,谢家送礼走动宾客便少了许多,年节时候,也无什么人再送礼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