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轻吁了口气,过得片刻,已将手中的盘螭杯放到御案上,更干脆眯起了双眼。
不知过了多久,萧敬的声音突然在他耳边响起“万岁爷。”
弘治皇帝睁眼一看,只见萧敬双手递了一份题本到自己面前。
萧敬再道“万岁爷,此份题本似有所指。”
弘治皇帝听得“哦”
了声,接过来一看。
只见题本上写着“臣工科给事中张文谨奏臣闻东宫太子之学业已荒废二月有奇,随朝观政亦停了月余。
臣愚以为,东宫太子乃国之储君,实系大明之国运。
……
臣伏乞皇上隆而重之,督东宫太子重拾学业、再度观政。
明日乃东宫千秋节,应令文臣武官前往文华殿行贺礼……”
仍未将题本览阅完,弘治皇帝嘴角一扯“东宫观政与否,他们也要议一番?”
他边说着,边将手中题本一合,已不再看,更顺手扔到御案一侧。
东宫太子随朝观政与否,本是弘治皇帝一句话之事,作为臣子非要以此上一份奏疏,就有点“吃撑了”
。
因弘治皇帝“宽怀仁厚”
,臣子们总想“扒他老底”
,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要管。
“继续翻阅,看还有哪些奇论怪语?”
弘治皇帝摇了摇头,话音刚落,他再次眯起了双眼。
过得一会,在“万岁爷”
的呼唤声中,萧敬又朝弘治皇帝递来一份题本。
弘治皇帝展开一看,只见题本写道“臣兵科给事中周旋谨奏
臣闻,东宫太子不至奉天门观政已逾月余,乃因出宫之故。若此传言为实,实有违祖训。然臣愚以为,此应为谣言……
明日乃东宫千秋节,臣伏乞皇上颁下旨意,令文武百官于早朝后,同往文华殿向东宫太子行贺礼。如此,谣言便不攻自破……
伏乞圣裁。”
弘治皇帝脸上泛起一阵怒意,心中暗道,皇儿出宫的消息,到底是谁外传的?
他抬头望着萧敬,略为思索,已将手中的题本往萧敬递了过去“萧敬,好好查一查,看宫里到底谁在乱嚼舌头?”
萧敬躬身应了声诺,伸出双手接过那份题本。
---
与此同时,文渊阁内。
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三位阁老,均并没有“埋头苦干”
,却同时围坐于狭窄厢房的一张桌子周围。
此刻他们三人的手里均端着一只杯子,那一丝丝的热气,正自杯口徐徐往上飘。
谢迁将手中杯子凑近嘴边,往杯里轻吹了吹,杯口的丝丝热气顿时散开,这才抿了一口杯中茶。
须臾,他望向刘健,说道“辅,明日便是东宫千秋节,皇上迟迟未下旨操办,到底有何用意?”
双手紧捂着杯子的刘健,听得却波澜不惊,缓缓道“宾之,为人臣子,岂能随意揣测圣意?”
谢迁摇了摇头“辅,此言差矣。东宫千秋节迫在眉睫,若今日再不区处,明日又如何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