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三国群英传大宋江山 > 第三十二回(第3页)

第三十二回(第3页)

赵匡义道:“看看而已,二哥,你别告诉爹娘,我在看这样的书。”

赵匡胤笑道:“我知道了,爹娘在家吗?”

赵匡义道:“阿爹没有回来,阿娘和二嫂在厨房做饭,耿姨娘领着匡美回娘家去了。”

赵匡胤点了点头,来到厨房。贺贞正在灶上煮面,杜氏则在切菜。

赵匡胤道:“阿娘,儿回来了。”

杜氏看了一眼,道:“怎么十多天也不回家?”

赵匡胤道:“军营里有事,走不开身。”

贺贞埋怨道:“军营里再忙,也是在开封城里,隔三差五回趟家的时间总该有的。你这一出家门就是十多天,也不怕阿爹阿娘担心。”

赵匡胤笑道:“我也不是小孩子,走不丢的。”

贺贞给他逗得一笑,摇了摇头。

面条刚刚煮好,赵弘殷也回来了,一家人围坐着吃面。吃完面条,赵匡胤道:“阿爹阿娘,儿去军营了。”

贺贞问道:“你今晚不在家住了?”

赵匡胤摇头道:“不了,军营里还有事。”

赵弘殷道:“且不忙走,我有话问你。”

赵匡胤道:“阿爹请讲。”

赵弘殷道:“我看你愁眉不展的样子,遇上不顺心的事了还是马直军使做的不开心?”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眼见儿子怏怏不乐,料知出了事情。

赵匡胤当下将军营里的事说了一遍,赵弘殷仔细聆听,遇到关节处就仔细询问。最后赵匡胤道:“儿子也是懂马之人,原本以为袁衡等人玩忽职守,不尽心尽力养好军马,可是这十多天来,他们并没有偷懒,亲眼所见。然则军马还是没有多少起色,当真匪夷所思。军马羸弱,若遇战事,不用打自己就先败了,儿正是为此着急。”

赵弘殷道:“我儿尽职尽责,晋王殿下没有看错你。”

顿了一顿,又道:“我在军中大半辈子,军营里的龌龊勾当、鬼蜮伎俩,就算没有亲眼目睹,听也听得不少。”

眼见赵匡胤神情疑惑,笑道:“不要着急,坐下听我慢慢说。”

赵匡胤当下坐到对面,道:“儿一直想不明白,请阿爹释疑解惑。”

赵弘殷道:“没有养不好的马,只有作怪的人。军马羸弱,问题在人不在马。”

赵匡胤道:“儿起初就是这么想的,可是养马的人和马医都挑不出毛病啊。”

赵弘殷摇头道:“你这么想,就是钻进死胡同里出不来了。军马不是经你亲手喂养,你怎么知道别人没有在暗地里动手脚?自己养马和别人养马是两回事,亲眼所见未必就是真的。”

眼见儿子神色迷茫,又道:“历来军需就是一块大肥肉,多少人绞尽脑汁、处心积虑,想从中捞点好处弄点甜头。据我推测,必是养马的军头和老兵们上下其手,动了手脚。”

赵匡胤霍然而起,咬牙道:“原来果真是他们动的手脚,我这就去查的明明白白。”

赵弘殷不慌不忙道:“不要着急,坐下坐下。”

赵匡胤知道父亲还有话说,只得依言坐下。赵弘殷道:“我儿冲劲十足,固然勇气可嘉,然则失之冲动急躁,这是绝大的短处。正所谓气急智乱,无论遇上甚么事,都要先沉得住气。”

赵匡胤道:“阿爹教诲,儿记下了。”

赵弘殷道:“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军营各衙门如何假公济私,贪墨钱财,都有各自的办法。他们各显神通,外人决计看不出其中门道端倪。你这么冒冒失失去查,决计查不出来。你到任十多天了,查出甚么没有?”

赵匡胤摇头道:“没有。”

赵弘殷微微一笑,道:“既然这条道走不通,何妨换一条道走走试试?”

赵匡胤仍然参悟不透,问道:“儿该换甚么方法?”

赵弘殷道:“装傻充愣,装糊涂。”

话说到这个地步,赵匡胤终于豁然开朗,大彻大悟,道:“是了,儿一上任就看出破绽,袁衡他们有了提防,纵然留心,但却甚么都查不出来。”

赵弘殷问道:“你下一步打算怎么查?”

赵匡胤道:“就如阿爹说言,装傻充愣,不练兵了,装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后得过且过之人。只是暗中监视袁衡他们,伺机而动,只待他们露出马脚,抓个现形。”

赵弘殷站起身来,踱了几步,道:“这还不够,你身边有没有靠得住的亲信心腹?让他假意接近养马军头等人,还怕查不出内情吗?”

赵匡胤想了一会,记起远在澶州的张琼,皱了皱眉头,道:“有是有一个,不过他远在澶州。”

赵弘殷道:“那就写信叫他过来。”

赵匡胤应声说是。赵弘殷又道:“儿啊,以后遇上事要多和阿爹商量,集思广益,两个人总比一个人的主意多不是?”

赵匡胤颔道:“儿记住了,多谢阿爹指点迷津。”

赵弘殷道:“咱们是父子,不必言谢。”

顿了一顿,又语重心长道:“儿啊,记住一句话,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固然是为官的本分,但是也要明哲保身。官场上为人处世,少树仇人,多交朋友,此乃为官之道,切记切记!”

赵匡胤心中的疙瘩终于解开,心想:“毕竟还是阿爹见多识广,看来今天没有白回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