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禹忽而道:“若我未曾记错,元初已辞去议郎之职,确否?”
公子道:“正是。”
“我闻其后,朝廷亦数次征召,元初皆未曾应允。”
公子道:“晚辈任议郎时,常觉才疏学浅,不足胜任,恐负朝廷重托。”
温禹笑笑,不多言语。
因得公子来到,宴后,宾客无人散去,皆聚在公子周围,听他言谈。不过与从前的玄谈不同,公子今日说的却是孔孟。
王绪尊儒,一向厌恶世间颓废清谈之风。而公子虽精于玄谈,但祖上毕竟出过儒学大家,论起经略来,亦条理规整,毫无生怯。许是第一次闻得他这般言谈,在座之人无不惊诧,连带一直对公子不温不火的温禹,看公子的目光亦有了变化。
当然,公子既然在别的雅会上一向清高,在这里也不会例外。按先前计议,言谈过后,公子便以要入宫探望太后为由,先行告辞。
许多人露出不舍之色,但公子行事之风一向为众人所知,亦无人意外。
“今日因元初来到,甚为尽兴。”
王绪亲自将公子送至门前,微笑道,“元初那新赋,乃罕有之佳作,想来今日之后,亦为天下传颂。”
公子谦道:“不过些许感怀,若非雅会中众贤启发,岂得片语。今日可得尚书指点,亦晚辈之幸。”
王绪看上去颇为受用,看着公子,目光深远:“我观元初诗赋,颇有鸿鹄之志,不知今后有何打算?”
公子道:“晚辈自幼承祖训,以德行修身,惟愿报国,然如今尚年轻浅薄,不足为用。将来若得机缘,可为天下驱驰,晚辈自当毅然而往,在所不辞。”
王绪目光一动,颔首感叹:“元初高志,果世之俊才。”
回府的路上,公子一直没有说话。
我问他:“公子不高兴?”
“不是。”
公子皱皱眉,道,“累。”
我讶然,道:“公子平日赴雅会,不也是这般用用食,说说话?也不见公子说累。”
公子摇头,道:“此番不同以往。”
停了片刻,他说,“霓生,寻常人家的子弟,若为求官,也须得如我今日这般逢迎么?”
我哂了哂,道:“公子,若是寻常人家的子弟,只怕这般雅会的门也不让进,往何处逢迎?”
公子想了想,颔首:“如此。”
text-align:center;"
>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