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能安然无恙活到今天,已是奇迹。
要不是因有小皇帝和八贤王赵德芳罩着,他早就被庞太师挫骨扬灰。
当今的大宋朝堂,能和庞太师叫板的人,恐怕也只有八贤王了。
若非如此,包拯也没有这么强大的底气。
说实话,公孙策内心深处对包拯有那么一丝的嫉妒。
包拯的命,是真的好!
他要是有天子和八王爷这两座靠山,现在也不至于混成这个鸟样。
早就金榜题名,牧守一方,而非跟随包拯做一个小小的文案主簿。
当然,公孙策也只是如实一想,内心深处,他对包拯只有感激之情。
若非包拯开导,这辈子他都不会从政,也不可能再有一展抱负的机会。
而是浑浑噩噩做自己的游方郎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瞧着包拯态度坚定,公孙策也如释重负,悬着的心彻底落定。
包拯倘若言行如一,他公孙策风里来风里去,雨里来雨里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大人有此决心,学生定全力协助大人锄强扶弱,惩奸除恶,九死不悔!”
修为已臻至大学士的他,声音异常洪亮,掷地有声。
飞卢18周年品牌升级回馈读者!充1oo赠5ooVIp点券!
(活动时间:8月1o日到8月2o日)
说到这里,脸露出愤愤之色,似是对贪官赃官深恶痛绝。
这也难怪,当年公孙策试卷被偷换,内心深处一直难以释怀,最是看不惯下其手的官员。
若是没有贪官污吏,他公孙策何至于沦落至此?
“是啊……”
包拯顺着他的话头,叹了口气:
“民生疾苦,朝廷官员都视而不见,只顾贪图享乐,声色犬马,有多少人会在乎百姓的死活?”
听到包拯的这番感慨,公孙策深表赞同的一叹,道:
“大人励志为民请命,眼下定远县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不知大人应当从何入手?”
“先生以为呢?”
包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先试探公孙策的态度。
公孙策明白包拯这是在考验自己,当即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以为……
第一,整顿吏治,杜绝官府压榨百姓的不良风气。”
“其次,兴修水利,劝课农桑!”
“其三,轻徭薄赋,与民修生养息!”
“第四,树纪立纲,惩治压榨穷苦百姓的豪强劣绅!”
瞧着公孙策正义凛然的样子,包拯面露肯定的笑容。
看得出来,公孙策配得他的名字,不但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更有文人风骨。
“先生不愧为栋梁之材,有此四要,定远县定能改天换地。”
公孙策被夸得脸色微微一红:
“大人见笑,这不过是学生愚见。想要将这些措施一一实行下去,哎,岂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