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就读高中,学校开设英语课。老师姓吴,为区别同校另一个吴姓年轻老师,我们叫他大吴老师。四十余年过去,大多数英语单词还给了大吴老师,但仍记得他说"
地名与人名,以音为准。比如北京,英语也是北京"
。为这事,我曾问他"
中国也是地名,为何英语却音为抢孩呐呢?"
近年研究三国历史,时常翻阅《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结果现一个有趣现象,这就是涉及官职之类名称,反而比其他文言文要好懂得多,比如"
主簿"
、"
别驾"
、"
举孝廉"
、"
举茂才"
、"
中郎将"
、"
刺史"
、"
太守"
、"
侍中"
、"
太尉"
、"
骑都尉"
等,为了帮助读者弄懂这些官名相当于时下何职,现择常用官名解构之。
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相当于时下领导的秘书,不过古代主簿可以参于机要事务,故又与时下的办公室主任相当。
功曹,又称功曹史。秦代设此官职,主要为郡守、县令的佐吏,有点类似主簿,但又比主簿高级一些,很像时下的厅长、县长、局长助理。东汉时期,各州必设功曹。
刺史,亦称刺使,等同"
州牧"
。《三国演义》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官职,当推"
刺史"
和"
州牧"
。这两个官名,相当于时下的省或地市的一把手。不过时下有3o多个省、直辖市,而东汉未年则只有十二个州和一个特别直辖区。需要说明的是,十二个州的区域大小,十分悬殊。比如刘备后来所占的益州,其辖境之大,等同曹魏的面积、东吴的面积,这也就是三国鼎立之说的由来。州下设郡,郡的一把手叫"
郡守"
;郡下设县,县的一把手叫"
县令"
。
"
刺史"
或"
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