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为一地脑,却并非笃定的"
土皇帝"
。前面说了,州的下面是郡,但刺史与郡守的年薪相同,均为两千石,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两者的行政级别是一样的。
别驾,州刺史的贴身佐吏,与郡守、县令的功曹类似,相同于时下的助理一职。但别驾待遇明显高于功曹,主要体现在出行上,可与"
刺史"
分车而行。
举孝廉,不是官名,是个荣誉名,类似时下的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但被"
举孝廉"
者,多为入仕为官的候补人选。如果说"
举孝廉"
是郡政府的事,那么"
举茂才"
就是州政府的事。举茂才,原本称为"
举秀才"
,东汉时期为避光武帝刘秀之讳,改作举茂才。"
举茂才"
与"
举孝廉"
一样,重在荣誉。
"
举茂才"
十分稀少,有个历史数据可予佐证光武帝刘秀在其执政十二年后,作过一次统计,全国共出了2o个"
举茂才"
一一平均一年不到两个,可见其"
含金量"
之高!汉代位高权重的名臣中,多系"
举茂才"
。从中可见,人品的重要性。
侍中,秦汉时期用途较广的一个官名,类似时下党政高级主职官员的秘书、属下办公随员、组织部门职员。古代皇帝如若需要向各地临时遣派官员,就从这些人员中挑选。"
侍中"
这类人,明面上看官职不大,但由于是"
领导身边的人"
,因此"
后劲"
很大。魏晋之后,"
侍中"
多作备用重臣使用。
太守一职,源于秦朝,盛于汉朝,属郡守主职的尊称,类似时下某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明朝与清朝,将地级市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作知府。
黄门令,古代掌管后勤的官职之称。"
黄色"
向来代表高贵,那句"
黄袍加身"
成语,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