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卧马沟的冬天杏花的结局 > 第三章(第1页)

第三章(第1页)

当人们听到耀先月儿失声的喊叫和凄惨的痛哭,就知道崖口上站着的那个人摔下去了。卧马沟的人三天前就知道非出这事不可,现在果然出了。

人们围拢过来时,郭福海早七窍出血死定了。耀先扑在爹的身上哭喊着他再也叫不答应的爹,月儿爬在崖口边上,哭的断声断气软做一瘫。这是惨不忍睹的一幕。女人们都抹着眼泪远远地站着,她们是既心酸又害怕。男人们倒是近前围站了一圈,但是谁也不说话,谁也不帮忙,只是一味地看。

“毬。”

李丁民在心里骂了一句,豁开人群站出来,先对只知道憨哭的耀先说:“拴娃,先拿一块手巾把你爸的脸盖住。”

完了再对跟前的元喜说:“喜娃去把你家才分下的那把油伞拿来。”

元喜是李丁民的侄子,叔的话他就不能不听。元喜不打磕绊地跑回家取伞去了。

按照中条山上的风俗:死人是不能见天的,死人见了天他的魂就不能转世,就成了永远游荡的恶鬼,就会在村子里做怪。不见死了人脸上都要蒙盖一块红布。

元喜拿来伞后,李丁民让喜娃把打开的黄布油伞撑到死人头上遮住天光,然后一弯腰背起死人向崖口上那孔敞口的破烂寒窑走去。

张小河和翠翠闻讯赶来的时候已是郭福海倒身的第二天。

走进没有窑面的窑洞,看见直挺挺躺在蒿草堆上,脸上盖了蒙脸布的郭福海和跪在近旁哀号不起的耀先月儿。他们惊骇的差点哭不出声来。白事丧礼他们经见过不少,可从来还没有经见过眼前这样的景象:死者脸上除了蒙盖了一块红布外,再就没有别的什么了,没有寿衣,不是停放在寿床上,而是躺在一堆蒿蒿草里。没有寿材棺板,灵前连一张上香摆放祭品的小桌子都没有。两个哀哀恸哭的重孝连缠头的白孝布都没有。

小河和翠翠在得到死讯前来奔丧的路上想到许多可能,但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种景象。“我牺惶的叔呀。”

翠翠扑跪下去,拍打着那乱蓬蓬的蒿草哭唱起来。“我叫不答应的叔呀,我牺惶的叔,咳咳咳……”

小河也随着爬跪下去呜呜地嚎哭直来。

早已哭的声惨气短的耀先月儿,本已收敛着不怎么哭了。翠翠和小河的哀号,重又引起他们抑止不住的悲哭。按照当地风俗,前来奔丧吊孝的亲朋在灵前哭诉三声,孝子们就得前去搀扶起来。小河翠翠哭着爬跪下去的时候,耀先月儿早哭的浑身稀软自己顾不下自己,那还顾得上拉劝客人。倒是小河翠翠哭了一阵,过来把他俩拉劝起来。在小河的拉劝下,耀先止住嚎哭。可是月儿身子软的像滩泥,翠翠怎么也拉劝不起来。看着月儿蓬乱的头,憔悴的脸,翠翠忍不住又悲切地哭泣起来。这才几天时间呀,那么一个标致好看的姑娘竟变成了这样一副模样,谁能想象到,谁能不心疼。

小河拉着耀先向外走了两步,离两个拉着长音短调,哀哀恸哭的女人远一点,问:“叔的丧事咋办?”

耀先睁着满是泪花的红肿肿的眼睛茫然地摇摇头,除了不住地伤心悲切,耀先现在真的是啥也不知道了,不知道这丧事究竟该咋办。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他经历了别人一生一世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他经历的是天塌地陷,山嘣地裂,现在连他都不知道自己是人还是鬼,那里还能知道其他。“叔的寿衣寿材呢?”

小河再问。耀先再摇摇头。小河也就恍悟过来了。现在正是交赶热闹的土改时期,他们一家是被扫地出门的。不然也不会生这样的事情。老实厚道的小河垂头圪蹴下去掏出旱烟,他再不问了,也再不能问了。

月儿终于也不哭了。翠翠揽着月儿就坐在那一堆蒿草里,用手慢慢地梳理着月儿蓬乱如麻的头。心身憔悴疲惫不堪的月儿静静地靠在翠翠怀里,不时地再抽咽上一下。盘坐着的腿有些麻,她便舒展着把腿伸开,在她伸腿的一瞬,套在脚上的那只不合脚的大鞋随着腿辐的摆动从脚上脱落开了。露出来的这只赤光光的小脚就不再是原来那样精致秀溜玲珑剔透的样子了。它被冻的红红的,肿肿的,像一截刚从泥土里刨挖出来的胡萝卜。看着这只脚,就能想象到月儿这几天受到了什么样的惊吓和折磨,看着这只脚,翠翠又忍不住地流下泪来。

老实厚道少言寡语的小河闷着头抽吸了几烟锅旱烟,再缓缓地抬起头呐呐地问:“叔的那副推了十八道生漆的好棺板让谁家分走了?”

小河在郭家停了这么多年活,他知道郭家有两副推了十八道生漆的好柏木棺材。在三寸厚的柏木板上推十八道生漆,这可是绝对上等的好棺材,这样的棺材在整个中条山上恐怕也没有几副。这样的棺材埋在地里三五百年漆不脱,帮不散,底不烂,装敛在里面的遗骸尸也是百八十年不腐不烂。小河知道郭家原来置办下两副这样的棺板,去年冬里老太婆下世用了一副,还剩下一副,是郭福海给自己百年以后留下的。现在闹土改肯定是让人给分走了。小河想知道是谁把这副棺材给分走了。他多少有一点侥幸的心理,要是碰上心善心软,曾受惠于郭家的人,也许还有商量的余地。

耀先沉着声说:“听丁民哥说,那副棺材分给吴根才了。”

“根才?”

小河轻问一声,那厚道的脸上也就升起了一丝活色。他自以为他和吴根才还是有交情的,是能说上话的。在来郭家扛活之前,他和吴根才一起给前沟马家窑的一家姓赵的财主扛过一年活,他们就睡在一条炕上。后来他们都不在涩皮赵家干了。他来到了郭家,根才也给别人扛活去了。虽不在一家,但住在一个村里,就断不了往来。他们毕竟是有过一年那样的交情。“我找根才去。”

小河把旱烟锅里还没有燃尽的烟灰磕到一块瓦渣片上,把烟包往烟杆上一卷,起身往窑外去了。

在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中,不识字没文化扛长工出身的吴根才因为能干热情,因为公道正派被大家伙推举为农会主席。当农会主席后他积极配合土改工作队,很快就打开局面。分配浮财的那一天,他端坐在方桌一旁,面对上房院里堆积如山的数都数不清的财物,气派大度地说:“紧大伙分,紧大伙分。”

说着端起摆在桌面上的一把铜皮水烟壶不无调侃地说:“只要能把这个铜皮水烟壶分给我就行。”

这话引得上房院里一片笑声。实际上这多少也是他的一句心里话。当年他第一次踏进这座四合院的时候,它的主人就是端着这把白铜水烟壶,一边呼呼噜噜地抽着,一边慢条斯理地支应着他,显得很是气派优雅,当时他就想,要是这个家伙手里没有这把亮锃锃的水烟壶,他的脸能扳的这么周正,这么斯文吗?于是他恨这个水烟壶,就过了恨这个人。于是在心里就暗暗地升起一股欲望,一股强烈的欲望:把他手里的水烟壶抢了、夺了、砸了。没有了水烟壶,他的威仪和斯文也就没有了依托。果然是这样。今天他端起了水烟壶,而那个人却被扫地出门,被撵赶的站在崖口上成了一个傻子。吴根才这样想着掀开白铜水烟壶的后仓盖,从中拈出一小撮绵软黄澄的烟丝,这烟丝被拈出来的同时就被揉成松软的小团,他把揉成团的软烟丝摁到通直朝天的烟嘴上,用燃着的硝纸点上,呼呼噜噜地吸了一口,再拔出烟筒噗地吹一下,没等燃过的烟灰弹到地上,他就扬起头舒舒展展地吐出一口夹着青烟的白气,这是一口窝憋在心里多年的冤气呀,今天终于借着这个铜皮水烟壶吐出来了。说真的,现在他把这个水烟壶看的很重,甚至过了那一堆货物里的任何一件东西。尽管那一堆货物里有许多他见都没有见过的很值钱的物件。

在分配浮财的这一天,吴根才确实表现出了农会干部的胸怀和翻身贫农的气度,他把那些值钱实用的东西全都分给了别的贫农。最后落到他手里的还真就是这把被郭家几代人端磨的锃亮光的白铜水烟壶。“不行呀。”

“这不合适。”

牵赶走了骡马,搬送回去大件再回到上房院里来的贫农们都为农会主席鸣叫起来。“是这。”

郭安屯站起说话了,“根才为大家伙说话办事,把他自己都给忘了,他忙前跑后尽是为了大家。咱们吃的用的穿的戴的,骡马牛羊都有了,可他啥也没有给自己丢下。我说,这五间上房和里面的一副棺材板就归了根才吧,也不枉他给大家办一回事。再说他还有一个瞎眼老妈。啊。”

郭安屯的这番话没有在上房院里引起太多的和声,也没有引起一声不满的非议。这些刚翻身的贫农回到家里会弯腰费劲地捡拾起一粒掉在地上的米粒,但是聚在一起,尤其是在这样的一种场合上气氛里,他们就会做出另一番表现,表现的慷慨大度,表现的满不在乎。

“使不得,使不得。这那行呀。”

吴根才推辞着。倒是吴根才的推辞引出几句话:“就是这,以后还指着你给大家伙办事哩。”

“这上房你就安稳地住吧,你不住,谁住进去心里都不踏实。”

“就是这。”

就这样吴根才背着他的瞎眼老妈,引着抱着孩子的改改走进四合院,成了这五间大上房的新主人。

进了大上房,吴根才直接把瞎眼老妈背到横放在山墙下的棺材跟前,把老妈的一只战战兢兢的松皮瘦骨的手,扶放到推了十八道生漆的柏木棺材上,说:“娘,你摸摸,这就是郭福海用几十年时候,推了十八道生漆的那口柏木棺材。这亮哇哇的和照脸镜一样,能把人的眉眼模样照清楚,这可是一件稀罕宝贝呀。”

瞎眼老婆子看不见儿子大脸盘上溢出来的一脸欣喜,但能从儿子话里听出味儿。她把一只皮松骨瘦的手哆哆嗦嗦地伸出去,在具有了金属质地的光滑漆面上摩挲起来。她出身微寒,一辈子眼瞎,没有见过瞎眼窟窿外面的世界,但她听人说过,推上几道生漆的棺材,埋到土里不腐不朽帮不倒盖不塌,睡进去的人下辈子也安稳。瞎眼老婆子从棺材的立帮摸到棺材的顶盖,在这坡势柔缓光洁如玉明可鉴人的顶盖上,她久久地摩挲着,良久才瘪着没牙的嘴咄呐地说:“这是财主家享用的东西,咱没这个造化。”

瞎眼老妈的话一出口,吴根才就猜到了她的心思。她眼瞎,看不见这个世界,但她心里明镜似的什么都能想的到。

吴根才赶紧说:“这就是专意给你老百年以后安置的,给你说了,现在土改了,这是穷人坐天下,财主家被打倒了。郭财主被撵到崖口上的破烂寒窑里去了。他这上房咱住了,这推了十八道生漆的柏木棺材也就是你的了。我还要一年再给你往上推一道生漆,把那漆推成一寸厚,埋到地里千年万年不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