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荡寇后志人物结局 > 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2页)

第廿二回 擒杨江丽卿泄愤 入嵩山希真请辞(第2页)

当下云天彪又说起唐猛全家被害之事,陈希真惊道:“何人敢如此!”

云天彪道:“唐宅前虽留梁山残党之名,然殊为可疑。我前番禀明天子派人去查,方知是那钜野县知县朱梁所为,然其已死,只得勿论。”

陈希真听罢,叹息不已,又说起刘广、范成龙负伤,刘树生阵亡之事,张叔夜、云天彪俱各叹息。天色已晚,陈希真亲送张云二人入城。

且说陈希真返回途中,虽近午夜,临街夜市却是灯火初上,热闹非凡。陈希真见了这般景象,不觉起了兴致。便信步四处闲行,看看已到陈桥门左近,踅到尹家瓦来。到了瓦子前,听得勾栏内锣响。陈希真挨在人丛里,听的上面说评话,原来正是东京瓦子里有名的尹常卖,正说《残唐五代》。说到大梁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却不得明主,终为李嗣源所擒。劝其降时,王彦章大笑道:“大丈夫死生不惧,岂能朝事梁而暮事晋乎!”

遂从容就刑,只听得台下一片声啧啧叹惋。陈希真听到此际,暗忖道:“自古功臣名将,鲜有全终。何不撒手,以修正道”

。寻思一番,自觉无趣,遂还了茶钱,离了小巷。因有腰牌在身,故可半夜出城,回到营中。

且说当日晚间,徽宗亦与人议事,原来谭稹、蔡攸等当初只道将张、云、陈分派各处征讨,即便得胜,也需七损八伤,不料三路奏凯,所部折损甚微,便商议如何对付。当日退朝,蔡攸等求见徽宗,天子道:“卿等来可是为了张叔夜等之事?”

蔡攸道:“陛下圣明。”

天子道:“卿前番说张、云、陈势力过大,劝朕派其出征,以削其势。如今得胜,虽有折损,其势未挫,该如何区处?”

谭稹道:“那张叔夜次子于南征时,曾于黄岩县杀俘。张叔夜上表自责,陛下何不趁机降责?”

蔡攸道:“不可,杨江、刘花三等皆是一方巨寇,如今扫除,张叔夜等立有大功,未予奖赏,反先降责,一来难以服众,二来恐生事端。如今其征讨三处,不过略有伤损,可见手下一无弱将,倘若生变,悔之晚矣,陛下不见五代之事乎?”

徽宗听罢,惊出一身冷汗道:“如此,赏也不是,贬也不是,朕该如何区处?”

蔡攸道:“张、云、陈各统一军,手下多是亲友故交,枝蔓相连,甚至以主公呼之。若长此以往,渐成家军,则难制矣!昔汉末时,周公瑾曾劝吴主分刘关张三人,各置一方,防其相聚。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惜吴主未纳,遂成三分之局。今陛下可一面封官授爵,以收其心,一面将张叔夜等分置各处,使其不能相互联结。手下兵马亦拆散,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方可保无虞。”

徽宗甚喜,当夜又议了许久,方才散去。

次日,张叔夜率出师诸臣,同在朝文武官,入宫谢恩。天子道:“卿等南征北讨,多负劳苦,将佐亦有伤损,今日朕论功行赏,不没一人功劳。”

随降圣旨,当时掌事太监念道:

开府仪同三司、权开封府尹、镇国公张叔夜。

宣威将军、山阳侯张伯奋,

明威将军、东海侯张仲熊,

户部尚书、宁远侯贺太平,

刑部尚书、宣城侯盖天锡,

西京洛阳府兵马总管、建威侯邓宗弼,

北京大名府兵马总管、扬威侯辛从忠,

南京应天府兵马总管、怀远侯张应雷,

金陵建康府兵马总管、定远侯陶震霆,

河南留守司、南阳侯金成英,

河北天津府总管、宣威伯杨腾蛟,

河北广平府总管、中牟子李宗汤,

振威将军、致忠男王进,

游骑将军、新城男康捷,

另,韦扬隐殁于王事,追赠龙武将军、高阳子。

又念道:

骠骑大将军、知枢密事、辅国公云天彪,

壮勇侯傅玉,

果勇侯云龙,

忠智英穆一品夫人刘慧娘,

宣化伯风会,

济阳伯毕应元,

平南子庞毅,

忠毅子闻达,

归化子哈兰生,

武定男欧阳寿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