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西出阳关有故人TXT 百度 > 第31节(第2页)

第31节(第2页)

根据常衮所言,在官场上培植自己的势力,是大家都在做的事儿。不同的党派间,互相排挤,算不得什么大事儿。若要说得罪,大概只有曾经的国子监祭酒——何延卿了。

毕竟,何延卿没了官职,是拜常衮所赐。

第四十五章朝暮(十五)

回到大理寺,许锦之立马飞鸽传书,问候了一位故人。

以前拜在师长门下时,有一学生,名赵榆景。此人聪慧,却生性懒散,被家中逼着上进。中了进士后,就依仗着家世,不再好好念书,以至丧志,在吏部栓选中败下阵来。

他不乐意回河北道,干脆在长安长居,靠着母亲留给他的几个铺子,悠闲度日。

虽是整日游手好闲,但他为人大方,乐善好施,和昔日的同窗们关系维护得还算不错。

许锦之平日与他联系不多,今日主动联系,是想询问一些旧事。

赵榆景很快回了信,二人约好,太阳落山之前,在他开的酒肆见。

算起来,许锦之大概有三年没见赵榆景。他胖了不少,一说话,就笑个不停。这三年里,他娶了媳妇儿,媳妇儿又为他生下一女,小日子过得烈火烹油。

有那么一瞬间,许锦之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也不错。

谁说人生一定要有大的志向?能享福时便享福。那些将天下苍生背负在肩上的人,大多是累死的。

赵榆景并没有怪罪许锦之这三年,因为整日忙于案子,就忽视同窗之谊。

他让厨房将酒肆的招牌菜都端了上桌,与许锦之一边喝酒,一边叙旧。

果然如许锦之所料,赵榆景和昔日同窗都还有联络。

“你还别说,咱们一处的,家底子都还有点儿。昔日同窗里,除了你,姜知屹、苗初尧和邹冲也都留在了长安,只是没你爬得快。其余的,冉嵘和我一样,做起了生意。别的,都外放了。但大家都过得不错,也很是满意自己眼下拥有的,俗话说得好,小满胜万全嘛。”

“姜知屹。。。。。。”

许锦之觉得这个名字,格外耳熟。

“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姜兄在刑部,虽只是个都官司主事,好歹也是在三司谋职,你忘谁,也不能忘了他是不?”

赵榆景与他玩笑道。

都官司,主管刑徒奴婢,包括谳定以后的流徒与刑徒,以及官奴婢的管理,是刑部掌握实权的四司之一。

一直听赵榆景在耳旁唠叨,许锦之倒真的记起从前的一些事来。

姜知屹此人,体弱多病,他独自在长安,身边只跟随着一名书童。有一年冬日大雪,他不知怎地,竟掉进了河里,伤寒入体,病得差些送了命。后来,是师长与师兄将他安置在自己家中,每日悉心照料,他的身子这才养好。

那时,大家都称呼姜知屹为姜幺,有调侃他体弱、需受人照顾的意思。

叫着叫着,他的大名,倒没什么人记得了。

许锦之之所以向赵榆景打听昔日同窗,是因为他觉得,幕后之人不光是官场之人,应当还与师兄关系密切,并受到过师长关照,所以才想为师长复仇。

目前来看,姜知屹最符合这个特征,但他真有这么大能耐吗?

这一盘棋,局势复杂,招招老练,如果不是被自己这么横插一脚,几乎是必胜的局面。

印象里,姜知屹比自己还小两岁,在长安也并无倚仗。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许锦之心中否认了这种可能性,但直觉偏偏给了他指引。

“想什么呢?好不容易找我喝次酒,还这么心神不宁的?”

赵榆景拱了他一下。

“抱歉,你刚说什么?”

许锦之回过神来,看向他。

“我说,过两日有个诗会,邹冲举办的,姜知屹也去。不如你也一同去?大家见到你,应该都很高兴。不过你要是没空,就。。。。。。”

赵榆景话没说完,即刻被许锦之打断。

“我去。”

许锦之直接应下。

赵榆景脸上写满“喜”

字,不停给许锦之倒酒夹菜。两人喝多之后,赵榆景的话就更密了。

“你可不知道,姜兄现在和从前不同了。自从尚了太和公主后,很多人都上赶着与他交好呢。”

赵榆景抿了一口酒,眯着眼说。

许锦之豁然开朗,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觉得这个名字耳熟了。

去年,圣人一下子嫁出去好几个女儿。

那时,同僚间聚在一起,便调侃此事——只因从前的多位公主生活放荡、性格又蛮横无理,故而即便是一身白衣的儿郎,只要略有些才貌的,都不想尚主。

尚主,便意味着此后的人生,夫纲不振。那些拿此生幸福,换权力、金钱的驸马爷,表面上受人恭维,背地里却时常被嘲笑。

赵榆景刚刚的话里,也是调侃的意味颇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