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诗》)[22]所以,胡诗的冰山下面,正隐藏着他生活的经历,可惜徐志摩那段重要的启示,并未受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周策纵先生曾说,胡适个性“太冷静”
,故他写诗多是在宣言,有意见要表,“而不是由情感冲激而成,也就不能以情移人”
。这是不错的。胡适做诗既然以经验为底子,又主张以作文的方法做诗,故其诗多平淡无余味。唯有他的爱情诗,因为那经验的底子就是动感情的,故写出来也分外动人,与其他诗大不相同。换言之,当胡适的诗确由“情感冲激而成”
时,也是相当能“以情移人”
的。不过周先生终是胡适诗的一个真正解人。他看出胡适在其涉及爱情的诗中努力用理智道义来约束纯粹的情欲,所以“他诗中所写的爱情多已遭理性约束”
。胡适的“情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一诗“固然是他对自己约束自由恋爱的一种解说,我看他内心还有时难免有一些‘烦恼竟难逃’的”
。[23]胡适在自解之时,是在“作圣”
,但这也未必就掩盖得了他内心的烦恼,所以总会有以“率性”
为爆之时。徐志摩目睹的情景,就是这样一次“率性”
。
那位使胡适做诗而不敢宣者,就是曹珮声,小名娟,学名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同父异母妹妹。曹约小胡适十岁,胡适与江冬秀结婚时,曹是伴娘之一,胡适自己一向称为珮声表妹。珮声曾嫁上庄胡冠英,在其兄曹诚克支持下于192o年到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其时参与编《安徽旅浙学会报》。1921年5月5日胡适日记中有珮声为该报乞序,胡允之。同日记载当时戏曲名家吴梅著有白话《聊斋》,也向胡适乞序,却不允。亲疏可辨。1922年冬,曹的夫家以其结婚三年无子,给胡冠英娶妾,结果次年春珮声即与胡冠英离婚。1923年胡适到杭州养病,再见曹珮声,遂有一段挚热的爱情生活,近年才渐为人所知。[24]
胡适一生,尝试过与妻江冬秀那“名分所造的爱情”
;也尝试过与陈衡哲的“高洁之友谊”
;与曹珮声这一段,则是他晚年为人书写条幅最爱写的“山风吹不散的心头人影”
。那段“高洁之友谊”
,学者多有争议,也有不少误解,本节不拟涉及。但后一段胡适爱情生活的高潮,则与他那“名分所造的爱情”
不是十分成功有关,所以不得不简单论及。
诚如一般所见,胡适与江冬秀的婚事是相当勉强的。他自己说:“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
[25]1914年,胡适得家中照片,冬秀也在其中。有诗记之。里面说到“图左立冬秀,朴素真吾妇”
;然后一面对久未归娶致歉,也再次承诺“归来会有期,与君老畦亩”
。在描绘了一幅“辟园可十丈,种菜亦种韭;我当授君读,君为我具酒”
的田园诗后,胡适点明这一切的“真”
都在于“可以寿吾母”
。[26]这被许多人引用来证明胡与江情意的诗中,有关冬秀部分的总纲就是这一句,正可为前面那句话做注脚。其实无非是一种“由分生情意”
的心境写照;“分定”
之后,只好以“宁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处之。